首页>企业频道>要闻精选

本钢集团四项科技成果摘得冶金科学技术奖

2020-08-21 11:10:00

  “依托自主创新,一次性有4项科技成果荣登行业最高科学技术奖榜单,涉及新产品研发、技术攻关、节能减排、工艺降耗各个方面,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硬核实力。”日前,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揭晓,本钢集团4个项目荣获2020年冶金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这是以本钢集团为研发主体在行业最高科学技术奖中获奖等级最高、获奖数量最多的一年,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冶金科学技术奖是中国冶金行业最高科学技术奖,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金属学会联合申请设立,旨在推动冶金工业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工作,激励利用科技力量促进冶金工业发展的行为。日前,按照《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评审,冶金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对102个项目授予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

  本钢集团《最高强度与特厚规格热冲压钢研制及其系列化开发》荣获一等奖,该项目针对汽车节能减排轻量化和提高安全性的发展需求,开发了热冲压钢系列化产品,并突破热冲压钢作为底盘扭力梁冲压件应用的技术“瓶颈”,成功将项目开发的最高强度与特厚规格热冲压钢系列化产品2000MPa级热冲压钢用于汽车零部件。同时,该项目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申请国际专利公开4个国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篇,形成企业技术秘密12项,获省级基金资助3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 1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汽车轻量化设计奖1项。目前,该项目研发的产品近3年累计销售4.2 万吨。此外,本钢集团《电镀锌产品自主开发与技术集成》《商用车用1200MPa级非调制高强结构钢开发与应用》《最优活惰比及工艺优化技术在低成本配煤炼焦中的应用》三项科技成果也分别获得多项专利,在技术攻关、节能减排创新创效上取得显著成效,荣获冶金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近年来,本钢集团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以创新为引领,着眼于未来上下游行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引擎”作用,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本钢集团依托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板材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着力构建“产学研用”产业链式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了紧跟钢铁前沿领先技术和产业链发展方向的超强研发体系,实现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同时,本钢集团聚焦钢铁行业前沿性问题和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实施生产、工艺、装备、产品、技术、服务一体化创新,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实际工作中,本钢集团建立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战略合作,通过技术研发的“超前介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个性化的高品质系列服务,共同引领新材料的研发及应用,将更多优质资源配置到市场和产品中,以技术创新推进产品升级。同时,本钢集团积极承担国家重点专项,参与国家、行业、团体标准起草,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制度,借助“互联网+”手段,构建智能制造体系,完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此外,本钢集团不断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培养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推动科技进步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本钢日报

编辑:网站实习3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