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走进基层

太钢李国平:引领国内双相不锈钢在高端领域的发展

2019-05-15 09:39:00     作者:张绮梦

  

白治斌

  初夏的五月,阳光灿烂,绿意掩映下的技术中心生机勃勃,坐在办公室里的太钢技术中心不锈钢研究所一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李国平,温文尔雅,一副眼镜遮挡不住他专注又智慧的眼神。

  “最近我们的超级双相不锈钢卷板取得了关键突破,并且已经批量进入市场。”一见面李国平就高兴地告诉记者,从事双相不锈钢研发工作二十余年,每一次技术改进、新品开发,都牵动着李国平的每一根神经,“双相不锈钢就像是我的孩子,它成长得怎么样,用户的评价如何,我时刻关注。”

  双相不锈钢作为公司战略重点品种,经历了很多关键技术的突破。作为双相不锈钢研发项目负责人,李国平把每一次挑战都看作历练和提升的机会,绝不轻言放弃。化学品船用双相不锈钢是双相不锈钢的重要应用产品,生产加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从无法供应到率先研发生产出第一张国产化学品船用双相不锈钢板,再到目前世界上最大吨位49000吨级船板的规模供应,这个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伴随着的是李国平与日俱增的真情投入和无数个日与夜的艰辛付出。

  “虽然倍感压力,但我相信一分付出一分回报,没人干我们想办法干,干出来琢磨怎么干得更好,我对自己和团队有信心。”李国平说。

  常年的钻研和积累让李国平遇到问题判断的速度和准确度不断提高。一次双相不锈钢在热连轧卷曲工序发生断带,李国平在现场观察断带形状、卷曲温度曲线后,及时对症“开方”,使问题得到快速解决,避免了一系列后续隐患。“技术积累需要时间和丰富的现场经验,科研人员一定要掌握现场一手资料。”

  近几年,李国平开始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管理工作,繁忙密集的工作任务从来没有让他离开过一线,一有时间就盯在现场。一次,为解决一批热卷表面首次出现的质量问题,李国平主动放弃假期,连续在现场跟踪观察、取样分析,终于找到问题所在,进行了工艺调整,彻底解决了此类问题。

  李国平笑言,自己可能在工作上有“强迫症”,做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一套思路并且要严格执行。和他一起工作了十几年的同事卫争艳说:“平时一些汇报材料给他,即使下了班他也连夜改出来,返回来经常是密密麻麻的修改意见。”事无巨细的操心虽说很累,但李国平却说自己觉得挺有成就感,把工作做得越细致越全面对完成的效率和效果越有帮助。

  有志者事竟成。在李国平和他的团队努力下,公司双相不锈钢得到持续优化升级,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系列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多项空白,先后在三峡工程、港珠澳大桥、海外PDO天然气管线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水利、石化、造船、核电等领域独树一帜,引领了国内双相不锈钢在高端领域的发展。由李国平主持研发的高合金耐热不锈钢及高性能节Ni型稀土耐热不锈钢,高氮不锈钢板材、线材,均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年李国平先后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首届国家杰出工程师鼓励奖”“青年三晋学者”等十几项荣誉,曾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三晋英才高端领军人才,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2项,授权发明专利10项,牵头编制3项不锈钢国家标准并颁布实施。

  提起种种成绩和荣誉,李国平说:“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作为团队负责人,我尽力为他们搭建平台,协调各方力量,创造发挥每个人聪明才智的宽松氛围,同时严格要求,让他们得到锻炼。”团队成员博士生裴明德深有感触地说:“遇到问题或者阻力,只要是为了工作,李主任都会及时去协调,为我们创造最好的条件。”多年来,李国平积极培养青年技术人才,毫无保留地提供资料与现场指导,如今很多团队成员已经独立承担科研项目,成为不锈钢品种开发的骨干力量。

  近年来,公司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这背后,离不开像李国平这样敢于担当、勇于突破、善于作为的科研工作者的坚持与努力。

  不锈钢市场竞争激烈,李国平深知要实现领先并保持领先地位,还需要依靠核心技术赢得市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源于科研人员自主创新、自我挑战的自觉,我们会继续努力提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让太钢造引领不锈钢高端市场,为新时代太钢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沉甸甸的使命一直藏在李国平的心里。

编辑:实习生2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