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走进基层

炉前领域的“工人发明家”
——记陕钢龙钢公司炼铁厂高炉炉前专业组长同增胜

2019-08-12 14:28:00     作者:张转梅

  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八月的高炉炉前,温度可想而知,但对于陕钢龙钢公司炼铁厂炉前专业组长同增胜来说,炉前是他几十年从未离开,一直坚守的第二个家。

  他自1992年进厂以来,从一名普通的炉前工一步步成长为炉前班长、炉前大班长、炉前专业组长。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坚持每天陪伴高炉,视高炉为生命,视炉前为事业,从75m3的小高炉到1800m3的大高炉,参与停炉、开炉至少30多次,为了降低炉前工人劳动强度、优化操作流程,他积极参与岗位创新30多项,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2项和“青年岗位能手”“环境保护突出贡献奖”等多项殊荣,被大家称为一线的“工人发明家”。

  一个人可以没文凭,但不可以没知识。

  初识同增胜,笔者就被他的外表所迷惑。高大的身材、粗糙的双手、黝黑的皮肤,是一个典型的力量型北方汉子,让人难以将他和“发明创新”联系到一起,但他却真的是一名响当当的技能大咖。更让人疑惑的是,同增胜是一名只有高中文凭的一线工人,而任何一项技改都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改造前的方案论证、图纸设计、效益评估等方面,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那么他是怎么汲取营养的呢?

  当笔者采访他身边的工友时,工友们都说:“别看同增胜外表是个大老粗,可他在工作中特别爱动脑筋,爱钻研小技小改,非常细心。”问及本人时,他笑了笑说:“有一次,我去工艺资料室查数据,发现了宝藏,里面有许多知名杂志,像《冶金月刊》《冶金设备》《冶金管理》《炼铁》等杂志里面都有冶金行业最先进的冶金知识。于是,我就趁休息时间查阅资料,不断给自己充电,虚心向同行请教,慢慢地就提高了自己应对困难的能力。”

  一个人可以不高贵,但不可以没梦想。

  随着钢铁企业迈出高质量发展步伐,冶金设备走向大型化、智能化,发展绿色环保生产已成为钢铁企业的生存之路。从小高炉到大高炉,从人工操作到智能遥控,虽然炉前装备“鸟枪换炮”,实现了升级,但还有许多细节满足不了当前生产的需求。为此,同增胜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坚信“只要有想法,梦想就能变成现实”的理念,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反复研究炉前的各类设备,观察设备的工艺缺陷之处,学习先进企业设备的发展工艺,大胆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生产实际的想法和改造,成功解决了炉前生产瓶颈问题,也降低了炉前工的劳动强度。

  2015年,他提出3#4#高炉大沟浇注改造想法,通过改造模具,不仅减少了铁水在大沟和撇渣器过道眼的回旋冲力,而且增加了大沟通铁量;2017年,他创新1#2#高炉北场放铁顺序进行优化,年可单炉节约费用17.5万元;2018年,他又着手进行了高炉泥炮炮帽改造,将锥形三段式密封面加工成一个平面密封面,漏泥、减风堵口事故明显得到降低,5座高炉年节约费用达1080万元。

  一个人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努力。

  任何成功的前提,都源于努力的推动。同增胜在工作之余,十分酷爱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电视节目,也从中受到很大启发,决心将小技小改项目进行提质换挡。2015年,他开始着手申请“高炉开炉头次铁全自动开口装置”和“烧铁口用防氧气回火装置”两个国家发明专利项目,为了破解难题,他查资料、抓细节、做测算,反复实践,不断改进,自己掏钱加工备件,亲自到炉台进行实践检验,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经过四个年头的辛勤努力,他的项目终于结出了喜人的硕果。

  2019111日上午11时,3#高炉停炉大修工程圆满完成,随着公司领导下达高炉“出铁”号令并摁下遥控出铁按钮后,汹涌的铁水顺利奔流而出,龙钢人实现了通过遥控装置首次出铁开口的夙愿,几代炉前人的梦想也在此刻得以实现。同增胜深有感触地说:“原来出铁口球阀均为手动操作,由于距离铁口太近,温度太高,安全风险颇大,每次开炉时,我的心都吊到嗓子眼了,觉得双腿都在发抖,总怕出什么意外……”

  201981日,一则嘉奖消息在炼铁厂OA系统弹幕而出,仔细一看,原来是同增胜发明的“高炉炉前氧气管快速接头”在3#高炉试用成功。以往炉前操作用氧气吹开铁口时,氧气软管与焊管之间的泄漏始终无法解决,易发生人身烧伤事故。他经过长期观察和仔细钻研,受PVC管道插接方式启发,精心设计了氧气管快速接头,有效将高压氧气进行密封,杜绝了氧气泄漏。

  当笔者谈起他获得的奖励时,同增胜谦虚地说道:“没有考虑过个人荣誉,重要的是生产难题解决了!”朴实真诚的语言完美诠释了一个基层工人的初心和使命,解决问题和保证高炉连续均衡稳定生产就是他的初心和使命。在他看来,炉前工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和谋生的饭碗,而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另一种方式。在发明创造中,他既磨练了意志和耐力,也成就了自己首屈一指的过硬本领,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典范,也真正是我们身边了不起的“工人发明家”。

编辑:网站实习3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