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走进基层

铸就3万炉不漏钢的传奇
——记攀钢钒提钒炼钢厂板坯作业区浇钢流长曾彬

2019-12-06 08:48:00

  本报通讯员 黄海 记者 孟祥林

  近日,攀枝花市总工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感恩奋进新攀钢 勇立潮头敢为先”劳模宣讲报告会在攀钢举行。攀枝花市第八届劳动模范、鞍钢集团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提钒炼钢厂板坯作业区浇钢流长曾彬作为宣讲团成员,在会上分享了成长历程和工作体会,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共鸣。
  曾彬和他的团队是攀钢第一个实现3万炉不漏钢的流组,创下了全国同类型连铸机30885炉不漏钢炉数之最。
  2002年,曾彬开始从事板坯连铸浇钢工作,一干就是17年。一路走来,他品尝到了一线工作的艰苦和快乐,更坚定了拼争奉献、砥砺前行的决心。
  把复杂的标准变得简单
  初到工作岗位,曾彬就被一次漏钢事故震撼了。漏钢是连铸生产中的恶性事故,那次漏钢不仅打乱了全厂的生产组织,而且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多万元。
  于是,曾彬开始用心思考,不断思索漏钢的原因及控制漏钢的方法。一有时间,他就虚心向老师傅、同事学习、请教,和他们一起探讨浇钢的经验。同时,他在实践中摸索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下班回家后,他常常翻看操作手册、查阅相关书籍,不断加强理论层面的学习……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连铸漏钢这个难关攻下来。
  为了控制漏钢,曾彬想:为什么不利用要诀简便易记的特点,把复杂的规程标准变得简单,便于职工掌握呢?于是,曾彬和另一名工友合作,在过去形成的“控制漏钢鱼刺图”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了“漏钢控制要诀”108条,即《曾彬—向成礼控制漏钢操作法》。该操作法从钢水质量控制、原材料管理、设备运行监控、操作要点把握等多个方面,明确漏钢控制的原则,将事故本质分析简明化、形象化,内容全面系统,对职工来说也便于掌握。该操作法因为具有“预防性”“系统性”“简洁性”“循环性”四大特征,得到作业区认可和工友们欢迎,被攀钢评为先进操作法。
  一次,在2号连铸机浇钢的两名职工发现,火红的坯壳从结晶器“逆流而上”。在正常情况下,结晶器液面都是黑色的,而且也不会有“冒坯壳”的情况,这明显属于异常状况。这两名职工立即采取措施,避免了漏钢事故的发生。
  后来,这两名职工主动找到曾彬说:“你的108条真的很好用,看到‘冒坯壳’我就想起了你108条里面写的,可能与保护渣和钢种不匹配有关系。我们果断降速,更换了保护渣,成功地把这次事故摁住了。”曾彬听到这儿,打心眼里为他们高兴,更坚定了把该操作法推而广之的决心和信心。
  一滴都没有漏
  功夫不负有心人。曾彬和他的团队成员3300多天如一日(合计9年零4个多月),突破了3万炉不漏钢大关,一举成为攀钢第一个3万炉不漏钢的流组,创造了30885炉全国同类型连铸机不漏钢炉数之最。
  提钒炼钢厂板坯作业区负责人说:“30885炉的铸坯重量有200万吨左右,曾彬团队竟然一滴都没有漏!如果浇注成1米乘0.2米断面的铸坯的话,那么它的长度就是1286公里,比成昆铁路还长190公里!”
  攀钢的铁水钒钛含量很高,这导致钢水的可浇性差,再加上运输线路长、钢水温降大,铸机设备已达26年“高龄”,仅仅依靠团队成员精心操作还不够,还必须针对生产设备工艺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为控制漏钢事故提供保障。作为一线劳动者,曾彬勇于创新,不断打破极限,追求极致。他带领团队成员拓展思路,狠抓细节,深挖问题,先后提出“浸入式水口烘烤器结构优化”“提高单中包炉数”等合理化建议26项,创造效益200万元以上,解决了振幅偏差、结晶器液位控制漂移等问题,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升。
  如今的板坯作业区,每个人都能像之前熟悉“鱼刺图”一样对“108条”烂熟于心,这大大促进了板坯连铸整体操作水平的提高。如今,除丙班达到30885炉外,还有另外两个班组的不漏钢炉数也分别达到了29948炉、20127炉,更涌现出10个万炉不漏钢流组,这在攀钢板坯连铸生产史上还是第一次。
  曾彬说:“我们只有把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拼争奉献、砥砺前行,才会有未来持续的辉煌。”
  《中国冶金报》(2019年12月06日 03版三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