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张焕宇正在核对精密制管用钢产品信息。 (赵辉 王研 摄)
本报通讯员 王研
“接班后即将生产300吨3.7毫米厚度的高强结构级制管用钢,一定注意控制好退火温度和气刀参数。”
“收到!”
3月14日0时,河钢唐钢冷轧薄板厂二镀锌产线乙班作业长张焕宇站在操作室外的“无接触交接班等待位”,通过对讲机了解当班生产计划和注意事项后迅速上岗。
近期,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得到有效控制,经济逐步复苏,该厂协同营销部门分析市场趋势,积极调整产品和产能结构,为下游客户复产复工提供服务和支撑。
疫情之下,产线既要减少人员聚集,使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又要保证生产节奏,提升产品质量。这对班组成员的配合能力是个极大的考验。为此,该厂出台了无接触交接班制度,制订了疫情期间生产组织应急预案,并对职工开展专项培训,确保订单按期交付。
“今天这个订单是为东北某重点客户复产定制的,加工成精密管道后用于出口,交货期很紧,而且客户对锌层黏附性要求非常高。”张焕宇向工艺主操强调客户需求。坐在电脑前,张焕宇逐一查看带钢入锌锅温度、气刀风压和风量、拉矫机延伸率等关键工艺参数。
此时,产线入口段早已做好准备。3.7毫米带钢即将上线,与正在运行的3.5毫米规格进行焊接,而这也是一大技术难点。焊机操作工王贵江根据高强结构级产品的特点设定个性化焊接参数。一阵火花四溅,两卷带钢的头尾平整地结合在一起,随后由专业焊工进行人工补焊。迅速在焊缝两侧切下“月牙”后,他又拿到旁边的杯突机检测。随着代表“焊缝正常”的手势打出,操作室中的入口主操按下了起车按钮。
规格衔接需要精准平稳过渡,才能确保产品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满足客户要求。3.0毫米带钢即将进入退火炉,张焕宇立即着手准备调节煤气、空气阀的开度和全线张力。10分钟后,焊缝自锌锅中升腾而出,后处理工序的操作工已在现场就位,根据板形对拉矫机、钝化涂机进行微调。握紧“接力棒”,产线各工序“隔空”紧密配合,顺利跑赢了制管用钢订单“团体赛”。
《中国冶金报》(2020年04月14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