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建 通讯员 田茂桦
过去要7个小时才能完成的检修项目,现在只用不到5个小时就能结束。
不久前,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型钢厂检修车间异型维修班职工在更换厂大型轧钢车间除鳞辊道时,对除鳞箱进行创新改造,改装了“升降门”,一举啃下了这个“硬骨头”,显著提高了检修效率。
除鳞辊道位于加热炉出料炉门附近的高压除鳞箱下方。为防止高压水外溢,原设计的除鳞箱体与辊道之间间隙较小,每次更换辊道时,都要将除鳞箱两侧的挡板割开,更换后再将挡板装回焊补。
由于现场温度高、水汽大,且挡板较厚,辊道更换前后的切割和焊接作业难度较大;加上现场视线差、位置低,施工难度同样很大,是大家公认的“硬骨头”。
针对这种情况,该班在检修过程中,改变传统焊割方法,创新性地将除鳞箱挡板设计改造成“升降门”式设计,即在门两侧用角钢焊成导槽,在门上焊上把手,将辊道上方挡板制作成可上下提拉的“升降门”。这样,每次更换辊道时,只需要把挡板提起来即可,省时又省力。
今年初以来,该检修车间通过开展“坚定走向前列,我们怎么办”大讨论,引导干部职工转变观念,按照“主动适应、快速融入、接续奋斗”的要求,聚焦“检修效率、定修承接率、故障停机率”3个指标,广泛开展全员改善、岗位练兵、对标找差活动,不断提升运维保障能力、精益攻关能力和外委替代能力,为设备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冶金报》(2022年4月26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