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奇
为实现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目标,中国宝武马钢股份有限公司长材事业部工会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牛鼻子”,大力推动创新引领,不断建强创新机制,丰富创新载体。近两年,该事业部完成创新成果133项,创造效益达9000余万元,并涌现出马钢金牛奖、宝武银牛奖等一批创新人才。
创新成果多点开花
随着智慧智造的稳步推进,以往凭经验“干了算”的工作方式已经不再适合新要求,亟须转变观念“算准了再干”。该事业部炼钢首席操作解文中及其团队,针对转炉终点钢水碳含量控制项目在工艺方面做了优化。他们通过不断摸索调整,开发出热平衡计算模型和供氧量计算模型,提高终点钢水碳含量命中率。项目实施后半年,CSP(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低碳钢终渣TFe(全铁)均值16.26%,优于国内同产线18%的先进水平,测算年直接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该项目参加了中国宝武的职工创新创效成果评选并荣获一等奖。
一枝独放不是春。两年来,以解文中为代表的13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围绕降低钢铁消耗、提高产品质量、节能减排等工作主题,取得创新攻关成果133项,创造效益达9000余万元。这一系列成果的背后是该事业部工会以创新为引领,建章立制,搭台唱戏,持续将创新工作引向深入的扎实举措。
建章立制,不断完善创新机制
该事业部工会不断完善工匠基地、创新工作室、创新小组三级创新体系;成立党政主要领导主抓、工会运营的管理领导小组,对长材工匠基地日常运营实行全过程的指导、服务、管理和统筹协调,确保工匠基地正常高效运行。
完善硬件配套支撑。该事业部现有1个长材工匠基地、13个创新工作室。长材工匠基地通过专业化整合,形成了炼钢、连铸、轧钢、机械、电气、天车多工种、全流程的培训和创新工作场地。该事业部优化调整工匠基地的展览布局,对各工作室带头人和相关成果进行集中展示,提升工匠基地的整体功能和形象。引导各创新工作室横向结对,按照工序相近原则开展创新活动。他们还完善基地安全管理制度、各实训室操作规范等基础制度,规范工匠基地的使用。
补齐规章制度短板。该事业部相继编制修订了《工匠基地使用管理办法》《长材事业部工匠基地、职工创新工作室、创新小组规范化建设管理细则》等4项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工匠基地、职工创新工作室、创新小组创建夯实了基础,并不断优化三级创新体系,形成首席师对口指导模式。
搭好平台,持续丰富创新工作抓手
学习交流有平台。该事业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先后邀请多位公司专利申报的专家前来授课,进行专利申报流程的介绍及申报知识和技巧的传授,受众人数达到160余人;组织职工创新工作室领头人走进马鞍山首个国家级劳模创新工作室、矿山工匠基地与卜维平大师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依托工匠基地实训室开展联创联建活动;物流一分厂、物流二分厂、和菱公司组织党员骨干研讨交流;利用天车实训仿真系统,天车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杨长荣开展行车操作和点检人员技能培训。该事业部通过联创联建活动,物流二分厂行车操作事故同比下降80%,总结提炼的“以精益化管理提升设备高效运行”成果获马钢二星级优秀精益改善案例。
创新评比有奖台。该事业部贯彻“改善即是创新、人人皆可创新、处处皆可创新”的理念,推动全员岗位创新创效;对创新工作室项目攻关成果等开展年度、半年度评价工作,要求各创新工作室每月底按时在马钢e工汇平台提交计划、总结,更新相关数据并将评比结果和奖励挂钩,激励各创新工作室积极有效开展创新工作。此外,他们组织开展创新创效成果、先进操作法、金点子、银点子、精益微改善项目等各类单项评比为广大职工搭建成才平台、比拼擂台、颁奖舞台,全力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
创新竞赛有擂台。该事业部工会策划“实施岗位创新、精益运营”专项系列竞赛,设立创新工作室季度运行赛、创新达人赛、创新组织单位赛、人均献计赛、精打细算作业区赛等多项赛事;引导事业部各类创新人群通过各类渠道和方式参加创新活动,通过季度发榜,及时兑现奖励,形成强有力的“比拼赶超”氛围;丰富了有关岗位创新的劳动竞赛事项,形成了创新工作的有利抓手,职工献一计的数量明显得到提升。通过竞赛,职工专利申报数量质量同比明显提升,发明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授权数、技术秘密认定数同比分别增长28%、21%、35%;形成一批创新集体和个人,将相关的措施固化到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日常工作考评,形成持续的激励机制。
人才培训有讲台。该事业部努力为打造马钢优特长材专业化平台公司发展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他们充分依托长材工匠基地和13个创新工作室技能人才团队和炼钢、连铸、轧钢、天车、机械、电气6大工种实训室装备及1个多功能培训室,着力把工匠基地打造造物育人示范园。他们还瞄准事业部年度重点工作,围绕持续降低钢铁料消耗、降低铁钢比、重型H型钢新产品开发、中型材品种产量提升等工作主题,结合各产线岗位培训的实际需求,组织开展一系列技能学习和实践活动。两年来,该事业部完成培训课时965课时,培训约4216人次;培养高级技师7人、技师16人,开设“岗位创新、以小见大”等28项精品培训课程。
两年来,该事业部在收获创新成果的同时,也涌现出获马钢金牛奖、宝武银牛奖、安徽省冶金机械钳工竞赛冠亚军及宝武工匠称号等一批创新人才和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宝武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攻关工作室、宝武职工创新工作室等一批创新集体,为实现马钢“十四五”规划和长材事业部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创新动能。
《中国冶金报》(2023年04月04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