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鸿 曹莹莹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河钢集团张宣科技金属材料公司炼钢作业区转炉组就有这样一对亲兄弟。
哥哥赵海涌是2号炉丁班的一名加料工,弟弟赵海澍是1号炉乙班的炉长。他们扎根炉前20余载,先后经历了6吨转炉、30吨转炉、120吨转炉、150吨转炉,见证着该公司跨越式发展,也成长为“氢冶金”的生力军。如今,两座电炉“拔地而起”,他们整装待发,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站在了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赛道”上,以过硬的技术竞逐“氢赛道”。
兄弟俩同在电炉炼钢生产一线,生活中他们嘘寒问暖,相互关怀;工作中他们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今年6月,该公司首次在电炉冶炼中使用氢基DRI(直接还原铁)为原料。氢基DRI作为“氢冶金”的重要原料,与废钢一起送入电炉冶炼可以充分发挥直接还原铁低碳排放、高纯净度的优势,显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打造行业首套“零碳”示范产线,领跑全行业。
在“氢赛道”上,兄弟俩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决高下,拉开序幕。
工作之余,他们在一起认真研究《金属材料公司关于使用氢冶金公司直接还原铁(DRI)的试验方案》,并重点关注加入DRI后各自岗位操作的注意事项,提炼总结出自己的“独家秘籍”,指导实际生产。
哥哥赵海涌作为一名加料工,在电炉冶炼时,密切关注高位料仓的过程氮封,防止氧化燃烧;冶炼过程中将白灰轻烧和DRI分批次穿插加料,合理控制每批加入量和加入速度,避免造成下料管堵塞,被大家称为“合金高手”。
弟弟赵海澍作为一名炉长,他密切关注冶炼全过程,确认设备状态、落实操作细节、优化工艺控制,关注KT枪碳粉和氧气流量控制,减少喷吹碳粉的使用量;氢基DRI加入过程中,采用高挡位冶炼,匹配DRI和废钢加入量,适时调整废钢加入速度;熔清阶段增加排渣量,保证炉内渣量,钢水窄成分命中率达到91%,成为“质量王”。
学习、总结、实践,再学习、再总结、再实践……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兄弟二人在绿色低碳的“氢赛道”上不断取得新突破:DRI产品配加比例由5%、10%、15%稳步提高到20%左右,单炉配加量最多突破80吨,最高实现单炉配加84吨。这标志着该公司在绿色高端材料生产方面取得新突破。
到底谁是真正的王者?兄弟俩的角逐仍在继续。
《中国冶金报》(2023年08月22日 06版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