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巍 通讯员 谷莉莉
“严格按照要求控制好各项工艺参数,及时关注入焙烧温度和粒度指标,确保产线生产稳定。”9月1日,河钢集团张宣科技氢冶金公司球团作业区主管工艺的责任工程师刘建华跟班作业时,督导岗位职工精准把控关键工艺环节,在护航产品产量的同时,狠抓关键指标攻关措施落地。
今年初以来,该公司紧紧围绕稳产提量和降本增效任务,从强化工艺精度控制、提升设备稳定性、加强技术改造等方面入手,不断推进关键指标快速赶超,推动生产业绩取得新突破。
在生产现场,刘建华发现回转窑内焙烧气氛需改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个问题如果不迅速解决,就会影响产量。刘建华思忖着。随后,他带领攻关小组成员——回转窑二组组长陈军、设备副作业长王莉军开始在提升设备精度、严控工艺参数等方面开展“靶向”攻关。结合球团生产实际,攻关小组成员从回转窑到球磨机再到链箅机,牢牢把握产线的每个环节,确保用最短时间找到问题所在。
“我们可以反向思维,从两侧固定把边入手,把固定辊筛把边更换成间隙可调式,调整辊筛及挡料侧板时,不用停机就可实现操作。”陈军提出建议。原来,在对产线进行攻关时,陈军发现链箅机布料部分辊筛两端磨损严重,两侧把边起不到挡料作用,部分杂球和返料进入回转窑系统导致“黑球”入窑,在窑内局部高温点位置形成结圈,影响了球团矿产品质量。
方案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后,攻关小组成员开始进行可行性论证分析,陈军负责梳理技术人员、班组长对产线改造过程中的意见;刘建华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绘图、采集数据,经过多方面意见汇总和现场攻关,决定采用废旧的回转窑尾鱼鳞片作为材料,在布料辊筛两侧安全位置进行单根辊筛更换,既不影响生产,又能保证安全,且部分磨损严重的辊筛可单独调整把边间隙,杜绝了杂球和返料入窑,保证了球团矿生产质量。
“改造完成以后,设备运行十分平稳,不仅延长了回转窑结圈时间,年还可节约备件费用近70万元!目前,氢冶金高品位球团矿抗压强度、粒级均达标,完全满足氢基竖炉用球标准。”王莉军喜滋滋地说。
《中国冶金报》(2023年09月19日 06版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