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龙,物流部检修作业区机车车辆维修班员工,七年时间里,先后考取电工、焊工、叉车、压力容器、机车维修工、车辆维修工、起重指调、天车工8个岗位操作证,他是作业区活脱脱的“考证狂人”,更是物流部一岗多能的“天花板”,他潜心技改项目,担当攻关大任,与团队一起攻坚克难各类技术升级项目,硕果累累。
攻关“1顶4” 增载精准交付
物流部2023年的技改格外多,从120吨铁水车增载改造,到铁包烘烤系统的横空出世,10来项技改项目也是接踵而至。这些项目都是真金白银的降本增效项目,更体现“极速物流,谁与争锋”的精神,在追求高效率以及技术升级的过程中,陈海龙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党员降本增效攻关小组,不断突破自我,攻坚克难。
2023年伊始,正值新冠疫情高峰,参与120吨铁水车增载技术改造的员工接二连三的“中招”,陈海龙也不例外,可是他为早日攻克公司铁水车承载能力不足的瓶颈问题,在生病期间,只是吃了几片退烧药,就告别家里人,开启在韶钢的独居生活,加班加点,充分利用娴熟的电焊、钳工技能,以及能够在物流部独当一面的天车操作技能,时而在空中吊装轮对,时而又麻利地开着叉车把数百公斤重的减震弹簧运到改造现场,一个人就把四个因为新冠感染减员的空缺补了上去。
在增载改造过程中,陈海龙充分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克服场地狭窄,时间紧迫,寻找现场设备中的痛点、难点,通过创新技改,提升工作效率,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64辆增载改造任务,满足铁水运输的需要,仅此一项,可为公司实现综合效益3300万元以上!
装上“身份证” 检修效率大提升
随着铁包烘烤系统完成投入使用,其配套的铁水车夹轨器维护保养工作也提上日程,为了早日摸清在烘烤状态下夹轨器各个部件的热胀冷缩以及机械磨损造成松动的规律,陈海龙每天在铁水区来回往返超过60公里,一个个螺丝,一个个压垫,全部一一记录,经过1个月的努力,终于摸清夹轨器的保养周期规律,为日后列检巡检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随着64辆120吨铁水车增载工作完成,为及时跟踪增载车的运行状态和早日实现巡检电子化,陈海龙又接到一个新的任务,在3天内完成所有改造车安装2维码的工作,这些增载车是随时流动的,而且分布在3座高炉以及转炉以及周边,就算找到这些车,每次最多停留2分钟,有些车可能在炉底一待就是一天,安装这些2维码需要载厚达8MM的钢板上打4个孔,打一个孔就需要1分钟,如果按照以往的安装模式,别说3天,就是30天也未必能完成。
陈海龙没有气馁,他充分利用大数据,摸清每台车的停车规律,采取游击迂回战术,多点出击方式,拦一台就打一个孔,再跟踪到下一个停车点继续打孔,经过3天的努力,终于完成这个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相对于传统的记录方式,维保巡检二维码方案成本极低,同时移动终端应用也省去大量的后期数据整理、统计等工作,大大节约人力和时间成本。
该部检修作业区维检二维码制度试行一个月来,巡检效率大幅提升,以往维检人员拎着大包小包数据表的现象一去不复返。目前物流部检修作业区正逐步全面对所有设备实施维检铁水车二维码制度!
拿下“拦路虎” 拆轴箱10秒搞定
8月份增载铁水车开始陆续进入段修期,检修作业区机车车辆班因为学习,出差,住院,探亲等原因造成人员紧张,平时段修3辆车需要6个人一周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党员陈海龙再显英雄本色。
防脱拆好,就到轴箱加油,这要给轴箱加上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把轴箱从轮对上拆下,拆下的方法目前是用天车吊装卸下,整个过程天车工的水平决定了这个工作的效率,检修作业区天车工换了一批又一批,有老师傅,有大姐,更有技师,他们无一不都把轴箱吊装视为天车作业的“拦路虎”,拆装一个轴箱,配合的3个人各种工具轮番上阵,拆下一个最少的也需要30分钟,一台车8个轴箱,人员又如此紧张,按照这个效率,怕是无法按时完成任务,天车技师阿桂面露难色。
关键时刻,陈海龙再次挺身而出,手拿遥控器,收起大钩,放下小钩,让最佳搭档勇哥套上1米的钢丝绳,固定好,起吊,停车,钢丝绳松紧恰到好处,勇哥轻轻一拉,轴箱平稳的落地,整个过程不到10秒钟!天车技师阿桂不解:“从理论上讲,小钩,制动不如大钩灵敏迅速,你反其道而行,还用了那么短的钢丝绳,根本就没有借力的空间啊”陈海龙微微一笑:“小钩制动虽然不及大钩灵敏,可是可以提前预判啊,多练习下,就能把握最佳制动时机,而且小钩摆动灵活的优势很明显,至于钢丝绳长的好还是短的好,因为用了小钩,那用短的钢丝绳就取长补短,也充分发挥了短钢丝绳力度集中的优势啊”。阿桂听罢,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高,实在是高!”
3天不到,3台段修车提前验收合格交车。
陈海龙又在思考一个新问题:如何不用天车拆装轴箱,只需一个人就能完成任务,此刻,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目标,也有了方案,期待不久的将来,他发明的拆装神器和他的天车吊装拆卸来场效率大对决!(洪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