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安钢铁是一个年产600万吨钢的大型钢铁企业,动力能源系统是企业的血脉,维系着各个工序的正常运转。姚强就是萍安钢铁动力能源战线上的一员,今年成功入选赣鄱俊才支持计划·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项目名单。
姚强,现为萍安钢铁动力厂的一名技术员,他从2010年进入企业开始从事水处理工作,与水打了10多年交道。随着萍安钢铁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不断升级,这里的废水经过沉淀、除油、降温后循环利用,多余废水再经过集中处理、深度处理装置进一步处理。每次改造升级,姚强都带头学习新工艺、新技术,熟练掌握了钠离子交换、阴阳离子交换、反渗透等先进的制水工艺和技术。
本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多年来,姚强在工作实践中和同事一起,不断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减少废水外排。
“萍安钢铁每天处理废水量达到2万立方米,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100%。不同工序使用的水质要求不一样。我们将除盐水回收到主要生产工序,替代清水用作循环水补水,浓盐水回收到冲渣池使用,废水回收用于冲洗地面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我每天会到现场查看,结合报表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工序水质要求,对水处理设备的操作和药剂的把控进行精细调整。”姚强说。
设备升级换代后,萍安钢铁经过深度处理后的废水可达到饮用水标准。吨钢排水量达到清洁生产一级企业标准,吨钢新水消耗跻身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姚强和同事们在此基础上继续突破,2024年前四个月,萍安钢铁吨钢综合水能耗为44.57吨,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24吨,降幅达10.2%,吨钢新水消耗为1.19吨,同比下降了21.19%。其中,安源生产区废水回用率达到了99.45%,非雨季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在余热余能利用方面,随着萍安钢铁能源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萍安钢铁不少发电装备开启了智能控制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11套发电机组的发电量,姚强和动力厂的技术团队开展发电攻关有了全新定位。去年,引进新技术,对安源生产区燃气发电锅炉燃烧控制系统进行了智能优化升级,降低发电煤气单耗。同时,进一步优化现有机组运行方式,协调、平衡好煤气使用情况,更好地利用富余煤气多发电。
“今年我们制定了一个操作规范,在高炉煤气用量充足,转炉煤气柜容高时,延长转炉煤气投用时间,增加1%用量。在炼钢单炉补炉的40分钟内,降低转炉煤气用量,增加高炉煤气用量。公司安源生产区的高炉煤气基本做到了零放散,转炉煤气做到了收多少用多少。通过平衡好煤气,进一步提高发电量。”姚强说。
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萍安钢铁全力发电创效。2024年前四个月,该公司煤气回收利用率提升为99.3%至99.5%之间,充分利用余热、余压、煤气和光伏,累计自发电3.25亿度,同比增长10.9%,自发电占用电总量比例将近44%,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姚强工作踏实、细致。特别是‘姚强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以后,他发挥团队效应,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向更高的发电指标发起挑战。现在,我们公司每天发电量已经达到310万度左右,安源生产区自发电占用电总量比例达到了60%以上。”萍安钢铁动力厂车间主任李蕾说。
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姚强作为萍安钢铁动力能源系统的工匠,他和他的团队为企业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保护了蓝天碧水。(李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