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都市人的生活圈流行一个“公园20分钟效应”,指即便不做任何运动,只要在公园待上20分钟,人就会变得愉快起来。
逛公园20分钟就会快乐,真有那么神奇?其实,良好的环境对人的心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也会作用于身体,让人全身舒坦,能量十足。从这个角度来说,绿色空间,如公园、花园和其他覆盖着自然植被的公共区域等,都是这样的良好环境,为人们提供了暂时远离喧嚣、亲近自然的空间。
阳春时节,万物复苏,大地披上了嫩绿的新装,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曾给人以“铁花四溅、热浪滚滚、烟气熏人”印象的方大萍安钢铁,正在以另一种姿态惊艳众人:樱花如雪、海棠似霞、春柳如烟、月季争艳,桃花与梨花交织成绚丽的画卷,生态园内羊驼悠然踱步、梅花鹿灵动跳跃、孔雀竞相开屏……这里不仅是钢铁生产的工业基地,更是一座被绿意和花香包裹的“钢铁森林”,这一景象,恰与“公园20分钟效应”形成奇妙共鸣,在这座融合工业雄浑与自然柔美的钢企,人们可以放松身心,感受别样的宁静与美好。
工业与自然的和鸣诗篇
漫步在方大萍安钢铁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目之所及皆是盎然生机。粉白相间的桃花轻柔地覆盖在枝头,与林间“发展循环经济 共享低碳生活”标语形成视觉碰撞;山茶花畔,在工人用废钢铁制作而成的变形金刚旁驻足,感受“刚柔共济”的美学张力;柳树抽出嫩绿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宛如一位温柔少女;梨花洁白如雪,一簇簇,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春季的方大萍安钢铁,如同一幅被大自然重新绘制的工业画卷。
生态园内,毛茸茸的羊驼在悠闲踱步,引得游客举着胡萝卜与其互动;梅花鹿欢腾奔跃,栗色的皮毛上点缀着珍珠白斑点,在春日的阳光下泛着绸缎般的光泽;美丽的孔雀竞相开屏,翠绿的颜色在阳光下分外耀眼……这些萌宠不仅是景区的“明星”,更成为工业与自然共生的象征,生动诠释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如今,传统钢厂的“黑色记忆”已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厂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诗意栖居。这些曾经难以想象的场景,源于方大萍安钢铁对绿色发展的执着。自2012年加入方大集团以来,方大萍安钢铁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累计投入超10亿元进行环保提标改造,对废水、废气、扬尘、噪声进行深度治理,提升厂区环境,全力以赴建设生态森林旅游式工厂。包括新建原料环保大棚,从根本上解决原燃料露天堆放产生的扬尘问题;完成了2座90m²烧结机和180m²烧结机、4号高炉出铁场、燃气发电机组等多项改造,并配套建设渣处理除尘、连铸大包除尘等设施;将露天水渣堆放处改造成生态园;利用回收废水建成生态鱼池;对厂区道路进行“白改黑”;打造约5公里旅游参观路线等。这些投入不仅使方大萍安钢铁2024年成为江西省首家实现有组织超低排放公示的钢铁企业,更将环保劣势转化为“工业+旅游”的竞争优势,2020年跻身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之列,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生态转型的普惠普利
在方大萍安钢铁自动化部工作的林海玲,早晨上班前都会到附近的果园散步。“以前厂区都没有什么花花草草,一刮风到处都是灰,班组门口的水泥路永远蒙着一层灰渣。现在春天一到,樱花、桃花、梨花都开了,特别让人心旷神怡,走在花丛中,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她的感受契合了当下席卷社交平台的“公园20分钟效应”——通过短暂接触大自然降低压力荷尔蒙、恢复心理能量。
方大萍安钢铁的独特之处在于,将这一效应延伸到了工业场景:员工在工作闲暇之余,可到厂区内的生态园、果园等休憩区,于高炉轰鸣与莺歌燕舞的交响中完成“压力切换”。这种体验,满足了人们对自然的原始渴望,为员工的身心带来了愉悦和放松。
相较于传统公园,方大萍安钢铁的工业景区更具层次感:游客可沿5公里旅游路线,从企业文化展厅到轧钢“高铁式”参观通道,从党建馆到生态园,在“工业研游”与“自然放空”间自由切换。这种设计精准契合了年轻人对“碎片化休闲”的需求——无需长途跋涉,即可在通勤间隙完成一场“微旅行”。数据显示,方大萍安钢铁自2020年景区开放以来,已接待游客超2.2万人次。
方大萍安钢铁生态环境的改善也重塑了员工的身份认同。“以前说自己在钢厂工作,总怕给人留下脏、乱的印象;现在带孩子来参观公司,特别自豪。”员工陈师傅的话,道出了众多产业工人的心声。近年来,方大萍安钢铁多次举办“多彩暑期亲子游”“童心向党 快乐六一”“情暖夕阳红”等游园活动,让员工及家属近距离感受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融合之美,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自信感。
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从非对立,“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本可兼得。当“公园20分钟效应”走进这片钢铁森林,人们在忙碌的生产间隙,邂逅绿色的诗意。在这里,绿意与花香环绕,于繁忙中交织出一幅闲适与惬意的画面。(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