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当——”烧结矿砸在给料机上的声响,让胡龙伟的眉头又紧了几分。
这个24岁的大学生站在烧结机旁,目光锁住那台浑身震颤的给料机。他知道,这台每半年就要“罢工”的老伙计,此刻成了降本突围的关键。
“换新设备要七位数,咱们能不能给它穿件‘盔甲’?”晨会上,小胡的突发奇想让老师傅们愣住了。散会后他抄起卷尺钻进设备夹缝,矿粉沾满工装也浑然不觉。三天后,一份手绘改造图摊在车间主任桌上:在四个受力面加装耐磨衬板,用 “局部加固”代替整体更换。
焊接的火花亮彻了三个深夜。当改造后的给料机重新轰鸣时,师傅老李摸着下巴嘀咕:“这衬板真能扛住?”回答他的是设备平稳运转的180 天。如今这台“钢铁战士”已持续服役1.5 年,17.8 万元的年度节约数字让当初的质疑变成了竖起的拇指。
尝到创新甜头的胡龙伟,转身又盯上了“脾气暴躁”的环冷系统。他带着攻关小组猫在70℃的检修通道里,用手机拍下数百段设备视频。“我找到办法了!”年轻的脸上沾着煤灰,眼睛却亮得惊人。八个月后,8.29万元的皮带费节约额,让这个“攻关小组”在厂里出了名。
“降本不是做减法,而是用创新做乘法。”胡龙伟,这个荣获2024年度“创新新人”奖的大学生,轻轻抚过照片里改造设备的合影。
远处,新一批大学生正在他的笔记本上学习那些密密麻麻的改造手记——那里藏着一个传统钢铁厂的青春突围密码。(晏芳 胡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