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柳钢炼铁总厂,曾经“白烟”缭绕的烟囱如今澄净如洗,空气中细微的粉尘感也悄然褪去。笔者在这里亲眼见证一线工人用话语和神情生动勾勒出柳钢绿色转型的轮廓——从环冷废气中“抠”出真金白银,到脱硝系统如“钢铁肺叶”般高效净化,再到料场棚化锁住粉尘,每一项改造都不仅是冰冷的设备升级,还是算清了“环保账”与“发展账”,并使之深度融合。柳钢人正用行动证明,传统钢铁工业的绿色嬗变,不仅能擦亮天空,还能为未来发展注入持久动力。这片厂房内升腾的,不再是刺鼻的烟尘,而是向绿而行的坚定决心与盎然生机。
本报记者 阎翔 通讯员 崔敬国 刘健 管振威
6月10日上午,笔者走进柳钢炼铁总厂,只见烧结环冷废气余热利用项目现场一片繁忙。二烧车间烧结班班长刘玉富和综合管理员韦世泉正拿着图纸,与施工方代表仔细对照、梳理工程量清单。
“项目已经到了最后冲刺阶段啦!投用后每月可以捡回来300万元的真金白银!”他指着图纸告诉笔者,作为铁前生产的“能耗大户”,烧结工序占了该厂总能耗的20%。“每生产1吨烧结矿,就有10公斤标煤的热量消散在空气中,尤其是烧结环冷机中后段废气量大、携带热源多,这样白白排放掉着实可惜。这简直就像‘钱包’在露天撒钱一样。”他形象的比喻道。
一旁的综合管理员韦世泉,正抬头指向环冷机上方呼呼作响的排气口。“现在趁着天气凉爽,施工现场所有人都正全力以赴,推进各标段收尾调试与消缺工作。”他兴奋地介绍,等项目一完工,这些被“放跑”的“热浪”不仅能高效转化成宝贵的电能,还能让烧结工序的碳排放指标“瘦身”一大圈。
随后,笔者环顾柳钢炼铁总厂3号360平方米烧结区,高耸的烟囱静悄悄的,几乎看不见一丝烟气。原来,这里的烧结烟气SCR脱硝系统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净化回收,有效净化了厂区空气。厂区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数据正悄悄讲述着这里的变化:空气清爽了,大面积的绿植也舒枝展叶,焕发出勃勃生机。聊起这一点,该总厂环保车间副主任郭凌华更是赞不绝口:“以前啊,灰尘像层被单子压着,想种活点绿植有点难。现在好了,这台‘净化器’可成了宝贝,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统统被它吸进去,吐出来的便是干净的空气。项目投用后,粉尘污染排放减少了,环保指标也是蹭蹭往上升!”
环顾炼铁总厂,从环冷机废气里“淘”出热力发电的“金疙瘩”,到脱硝系统“净肺手术”换来澄澈蓝天,柳钢人掰着手指头精算的这本“环保账”,每一笔都清晰地记录着其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这不仅是账本上的数字,还是企业向绿而行、步履铿锵的坚定足迹。
笔者从炼铁总厂生产技术室获悉,今年初以来,柳钢炼铁总厂稳步推进烧结无组织超低排放改造、料场棚化项目、烧结环冷废气余热利用、炼铁厂除尘系统改造工程、炼铁厂热风炉烟气脱硫改造工程等项目。6月初,该总厂烧结无组织超低排放改造已基本完工,炼铁热风炉烟气脱硫改造工程也已完成热调试。
《中国冶金报》(2025年07月09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