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杨俊,笑容温和、言语朴实,很难将她与“能源降本先锋”的身份挂钩。可在重庆钢铁能源环保管控中心,这位能源管理主任师,却是中南钢铁“吨钢降本170 元”目标推进中,藏在能源战线里的“关键破局人”—— 于设备声响中揪异常,在数据波动里找答案,用精益管理啃下一块又一块降本硬骨头。今天,让我们走进能源环保管控中心,一起听听杨俊的降本故事~~
听声辨障
她是管道上的 “故障听诊师”
她成了生产线上最可靠的 “问题终结者”
杂乱的设备运行声
藏着 “能耗密码”
别人耳中杂乱的设备运行声,在杨俊听来藏着 “能耗密码”。一天下午,现场报告氮气用量异常,仪表却显示一切正常,她当即拎起手电赶往现场,俯身将耳朵贴紧管道凝神细听。几分钟后,她便直起身,眼神明亮而笃定:“管道有气流声,是控制系统时间出现偏差。”这种对细微声响的敏锐捕捉,让她成了生产线上最可靠的 “问题终结者”,也让“听声辨障”成了她独有的工作标签。
数据“说话”
从“看报表”到“算实账”
给生产决策装上了“数字眼睛”,实时能耗动态一目了然
能源管理困在报表里
能源管理听见数据“呼吸”
“能源管理不是看报表那么简单,你得听得见数据的‘呼吸’。” 杨俊始终这样践行。过去重庆钢铁沿用国家推荐的固体燃料折标系数,她却发现推荐值与实际热值偏差明显:“算不准煤的真实热值,降本就是空谈!” 她主动跨部门协调,推动重庆钢铁首次实现煤炭折标系数“实测化”,让每一组数据都贴合生产实际。不仅如此,她牵头搭建的工序能耗模型与能源驾驶舱,更给生产决策装上了“数字眼睛”,实时能耗动态一目了然。早当国家能耗“双控”政策尚未全面铺开,她已提前组织开展烟煤、无烟煤的实测工作,推动全面采用实测折标系数,为政策应对赢得宝贵主动权。
精准破局
小改造藏着大效益
重庆钢铁1号烧结机斩获国家级“创先炉”称号
降本智慧藏在“差异”里
斩获国家级“创先炉”称号
杨俊的降本智慧,更藏在对“差异”的较真里。今年初,她发现3号高炉氮气消耗远高于其他高炉,经反复对标与实地排查,锁定“氮气管网结构不合理”的症结,提出改造建议。检修落地后,氮气消耗每小时直降1000m³,成效立竿见影。5月,她牵头备战全国钢铁设备节能对标竞赛,从钻研规则、全方位对标,到梳理能耗亮点、演练答辩,每一步都精雕细琢,最终助力重庆钢铁1号烧结机斩获国家级“创先炉”称号。
久久为功
科研为降本续动力
长期降本靠创新
参与5项科研项目,拿下6项专利受理
在杨俊看来,短期攻坚靠细致,长期降本靠创新。她参与5项科研项目,拿下6项专利受理,更推动重庆钢铁入选 “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 培育企业。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手电照过的管道、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跨部门协调的脚步。
如今,杨俊的“听诊”与“算账”仍在继续。她坚信,极致能效从无终点,而每一次俯身听声、每一回较真数据,都是在为降本增效写下最扎实的注脚。(武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