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大特钢轧钢厂,通红的钢坯在辊道上呼啸而过,一闪即过的光影映照在轧机旁一个专注的身影身上:他时而俯身查看轧件状态,时而在笔记本上记录参数,额角的汗水滑落,却丝毫未分心——他就是方大特钢轧钢厂工艺主管工程师谢辉。“十四五”期间,他以“钢”的坚韧扎根生产一线,用“火”的热情攻克技术难关,在轧机的轰鸣中书写了一段从技术骨干到技术标兵的奋斗传奇。

攻坚克难:突破切分轧制技术瓶颈
“生产不停,问题不歇,我就不能离。”这是谢辉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轧钢厂工艺主管工程师,他深知切分轧制技术是提升产能的关键,也是行业公认的“硬骨头”。2021年,棒材线φ16四切分轧制工艺开发进入攻坚期,“切分不均”“成品尺寸波动”等问题反复出现,生产一度陷入困境。那段时间,谢辉日夜坚守现场,跟踪轧制流程,记录分析数据,同事们总能看到他对着数据图表反复推演,和技术人员热烈讨论优化方案。凭借一股钉钉子精神,谢辉带领团队最终找到症结——导卫装置角度与轧制速度的匹配存在偏差。经过两次方案调整、三次参数优化,φ16四切分工艺成功落地,使棒材线φ16产能提升约10%。该项目荣获2021年方大特钢科技攻关二等奖。
初战告捷后,谢辉乘势而上,相继主导完成优特钢线φ12-φ14五切分、φ22-φ32中轧控冷技术研究等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其中,2025年完成的《优特钢线HRB400E直螺φ22-φ32中轧控冷技术研究》,通过优化冷却水路布局,使产品性能内控合格率提升至99.99%,显著提升了产品性能稳定性,降低了质量风险。
科技创新:用智慧点亮降本增效之路
在谢辉看来,“创新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在一线实践中找答案”。面对钢铁行业“寒冬”压力,他把科技创新的着力点放在“降本增效、技术攻关”上。
2023年,优特钢线多切分螺纹钢负偏差稳定性问题成为制约成本控制的瓶颈。谢辉带领团队开展专项研究,通过精轧孔型优化、K4导卫及导卫梁改进、活套程序优化等一系列技术改进,有效提升负偏差合格率,每年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100余万元。该项目荣获2023年方大特钢科技攻关三等奖。
五年间,谢辉在科技创新领域硕果累累。2021年,他设计的《C型冷剪设备的龙门式加固装置》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25年,他主导研发的《一种改进的轧机立活套装置》《一种棒材短尺与定尺分离装置》两项专利成功落地,解决了活套摆动不稳、短尺料分拣效率低等行业难题。据统计,2021年至2025年,他累计负责科技攻关项目6项、参与省级新产品开发2项,提出小改小革87项,用一项项“硬核”成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传帮带:用心培育技术后备力量
“一个人强不算强,团队强才是真的强。”谢辉深知技术传承的重要性。作为企业内部的“金牌讲师”,他每年培训授课超过600课时。针对新员工,他单独开展技术操作标准培训,让他们在上岗前就对工艺技术有所了解;针对主操工、调整工等关键岗位,他创新“师带徒+项目攻关”培养模式,让徒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核心技能。
2023年,他带领青年技术团队开展的《提高φ12螺纹单支米重负偏差合格率》QC项目,从问题选题到对策实施全程手把手指导,最终该成果在江西省第44次质量管理小组发表大会上斩获一等奖。五年间,他培养的多名徒弟中,有2人成长为关键岗位技术骨干,1人获得公司“巾帼标兵”称号,有效缓解了技术岗位“断层”问题。
“谢师傅从不藏私,把多年积累的经验都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跟着他干,不仅学技术,更学他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徒弟王琨飙这样评价他的师傅。
初心如磐:用实际行动诠释党员担当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谢辉始终践行“党建为魂”的企业文化理念。他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参加党课学习,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在生产线检修期间,他带领党员突击队完成优特钢线紧急检修任务,确保高强钢筋订单按时交付;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他牵头改造车间休息区,增设空调和热水供应,解决了一线员工“夏天热、冬天冷”的实际困难。
五年耕耘,硕果满枝。谢辉先后荣获“南昌市五一劳动奖章”“方大劳模”“科技标兵”“优秀员工”等多项荣誉,面对成绩,他始终保持谦逊:“所有成就都是团队并肩作战的结果,我只是做了一名产业工人该做的事。”(段文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