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据资讯>钢市分析

上海五波钢结构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庆平认为——

今年钢市将呈“供稳需弱”格局

2022-02-16 09:07:00

  本报记者 包斯文
  2月8日,刚从钢企结束市场调研回沪的上海五波钢结构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庆平接受了《中国冶金报》记者的专访。围绕2022年钢市走势,他预测今年整体将呈“供稳需弱”格局,虽然仍有震荡运行可能,但震荡幅度相比去年将有所减小。
  “三重压力”对钢市影响较大
  2021年12月份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任庆平对此表示,“三重压力”对今年钢市的影响首先表现在需求收缩上。目前,我国局部地区疫情反弹,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一些中小制造企业经营压力增大,需求不足、原材料价格高企等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导致“钢需”强度减弱。
  尤其是建筑钢材消耗较大的房地产行业和建筑行业的“钢需”强度将减弱。任庆平分析道,从“房住不炒”的宏观政策可以预见,国家坚持房地产去金融化不会动摇。未来,房地产行业将一直处于严格的政策调控环境下。国家聚焦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确保“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落到实处。在此背景下,楼市投机需求将受到遏制。有业内人士预测,2022年我国建筑行业“钢需”或将减少5000万吨左右。另据预测,2022年我国钢材需求量将达到9.47亿吨,同比下降0.7%。综合来看,“钢需”强度减弱是大趋势。
  任庆平表示,“三重压力”对今年钢市的影响还体现在原料端上。2021年,铁矿石价格大幅震荡,前期大跌后期大涨,下跌时跌幅最大超过50%,导致钢企生产成本大幅回落,波及钢材价格,导致钢市震荡。2021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石油、煤炭资源紧缺,原料价格大涨。
  任庆平表示,自2019年以来,铁矿石价格在我国从最低时的70美元/吨左右涨到最高时的233美元/吨,去年11月份跌破100美元/吨后,现在又涨到150美元/吨左右,其价格已经严重背离基本面。这一现象近日也受到国家部委高度关注,预计后期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原燃料价格将逐渐回归基本面。
  今年粗钢产量总体趋于平稳
  2021年,我国钢铁行业积极贯彻落实粗钢产量压减政策,全年粗钢产量达到10.33亿吨,同比减少约3200万吨,压减成效明显。任庆平表示,2022年,钢铁行业将继续贯彻实施粗钢产量压减政策及能耗“双控”政策,预计2022年全年粗钢产量总体趋于平稳。
  任庆平特别提醒道,钢贸商要重点关注以下影响钢市行情的不确定因素。
  一是宏观政策对钢市预期的影响。为应对“三重压力”,今年宏观政策发力将适当靠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政策将有机结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将协调联动。任庆平预计,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钢铁企业、钢材终端用户及钢材流通领域将受到一定影响,进而影响钢市走势。
  二是产业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不难看出,近年来国家在对钢铁总量进行调控的同时,越来越体现出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的政策导向。此外,“双碳”目标、超低排放改造、能耗“双控”等任务同样促使钢铁行业向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尤其是最新出台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贯彻实施,将对钢市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三是下游行业用钢结构的调整。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下游行业用钢结构也迎来了调整。例如,汽车行业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和能源低碳化,计划到2030年实现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的总碳排放量较2018年减少30%。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500万辆,同比增长42%。
  此外,建筑行业在“双碳”时代也将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大力推广应用钢结构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今年1月20日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实现2022年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25%以上。任庆平预计,未来,绿色建筑钢材的消耗量将明显增加,普通建筑钢材的需求将减少。
  任庆平表示,对钢贸商而言,面对钢市的震荡运行,不能投机经营、贸然囤货、一味追涨跟跌、去博行情,而要顺势而为;要根据钢铁产业政策的贯彻实施和下游行业用钢结构的调整来寻找新的效益增长点,及时调整自身的市场定位、经营品种和营销模式,方能在变化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中国冶金报》(2022年2月16日 07版七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