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据资讯>钢市分析

如何在市场“寒冬”里逆风翻盘?
——钢贸“老手”李忠双谈生存秘籍

2025-07-22 08:16:00

  本报记者 包斯文
  自2022年以来,国内钢材市场持续疲软运行,需求萎缩,钢材价格重心下移,钢贸商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在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下,钢贸企业如何求生?在利润与成本的博弈中,钢贸企业又该如何破局?
  日前,《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了上海瑞坤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忠双,围绕当前背景下钢贸商的生存之道进行了探讨。
  李忠双40岁出头,但从事钢贸生意已有20个年头了,在钢贸领域摸爬滚打,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行情冲击,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陷入困境的教训。对于当前钢贸商面临的生存环境,他坦言:“现在生意难做,不是想着赚多少钱,而是想着怎么活下来,只有活下来,才有希望。”
  据他介绍,2021年是国内钢材市场高峰期。此后,钢材价格经历了持续3年半的震荡下跌行情。例如,2021年7月30日,上海市场的鞍钢产1.0毫米冷板ST12价格为6560元/吨,而今年7月10日,该品种价格已跌至3780元/吨,累计下跌2780元/吨。同期,首钢、鞍钢产5.5毫米~11.75毫米×1500毫米×C热卷Q235B价格从6010元/吨跌至3280元/吨,累计下跌2730元/吨。
  “钢材价格连续下跌,钢贸生意越来越难做,销量连年下降。”李忠双以其公司为例说道,“我们公司在销售高峰时的2010年,冷、热轧卷板年销量能达到50万吨,而如今的年销量只有10多万吨,这几年销量降幅很大。”
  国内钢材价格连续几年震荡下跌,原因何在?李忠双认为,根本在于供需失衡,供给明显强于需求。“近年来,钢铁企业虽然盈利有所收缩,但仍有一定利润,减产幅度不算大,甚至一些企业生产积极性较高。同时,下游终端用户需求持续减少。”他进一步解释道,“下游行业产销状况并不乐观,房地产等行业景气度有所下滑,一些下游企业也感到日子难过。这样一来,钢贸生意就更难做了,一些钢贸商手足无措,因为未来的极大不确定性而萌生悲观情绪。”
  李忠双介绍,今年初以来,钢贸商面临低库存、低销量、低利润的“三低”局面。“今年3月、4月份,国内钢材市场交易状况还过得去,可‘五一’假期过后,市场交易尤为冷淡。自6月份以来,整体交易量仅为去年同期的1/3左右。对于一些钢贸商来说,亏损已成为常态,吨钢亏损额从10元到上百元不等。这些钢贸商当下的首要任务就是活下来。”他说道。
  钢贸企业如何保生存?在李忠双看来,关键是“4个好”:心态好、学习好、休息好、身体好。“在当前环境下,钢贸商一定不要冒风险赚快钱。”他介绍了其公司针对当前市场形势的应对措施。
  首先,树立活下去、活得好的信心。李忠双认为,经过多年来的发展,钢贸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钢贸行业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钢材流通业,钢贸行业发展壮大是必然趋势。“作为钢贸行业的一员,钢贸企业对未来要有信心,必须有活下去的勇气。”他说道。
  其次,苦练内功,挖掘需求新领域。李忠双介绍,当前,光伏产业是钢贸企业拓展需求的新领域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光伏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目前,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超过700吉瓦,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光伏产业从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到系统集成,已发展成为庞大又复杂的产业体系。“我们现在把销售重点向光伏用户转移,为光伏制造企业提供生产光伏支架所需的钢材。”他表示。
  最后,创新经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李忠双介绍,其公司改变了以往等客户上门、“一买一卖”的经营方式,而是走出去、积极跟踪工程,主动挖掘用户需求,为用户送货上门。该公司已为电机设备制造企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光伏企业等领域的客户提供了冷、热轧卷板等钢材。
  “虽然当前钢贸行业面临一些挑战,钢贸企业生存压力较大,但通过整合重组、优化产品结构、创新经营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完整的市场营销网络,未来,钢贸企业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李忠双对此有信心。
  短评
  贾林海
  我国钢铁行业进入减量发展周期,钢贸企业的生存之战也随之打响。钢贸“老手”李忠双的生存秘籍为行业提供了一个范本——唯有筑牢生存根基、以创新破局,才能在震荡中站稳脚跟。
  稳住心态是前提。面对过去3年来钢材价格持续下跌的严峻行情,钢贸商首先心态不能崩,要摒弃赚快钱的浮躁,以“活下去”为首要目标。李忠双20年的经历证明,市场周期有起有伏,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行业规模与国民经济的深度绑定,决定了钢贸行业的长期价值,因此钢贸企业不能灰心,保持定力、坚守基本盘,才能熬过“寒冬”、迎来“春天”。
  开拓市场是关键。当房地产等传统下游行业需求疲软时,转向高增长领域是必然选择。以李忠双为例,光伏产业的发展为其公司提供了新的增长极。他将销售重心转向光伏支架用钢,正是抓住了这一机遇。这给钢贸企业带来了启示,要密切关注政策导向与产业发展趋势,挖掘新兴领域需求,重构客户结构。
  升级服务是根本。摒弃“坐商”思维,转向“行商”模式,是李忠双适应市场变化的核心举措。其公司主动跟踪工程、送货上门,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本质上是通过服务增值对冲价格下行的压力。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当下,从“一买一卖”的中间商转型为供应链服务商,通过增强客户黏性来抵御市场波动,这是十分明智的选择。
  市场“寒冬”既是挑战,又是行业洗牌的契机。钢贸企业唯有以信心为锚、以创新为刃、以服务为盾,才能在周期更迭中积蓄力量、逆风翻盘。

  《中国冶金报》(2025年07月22日 07版七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微信图片_20240117152632.jp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