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据资讯>行业研究

把中国制造业搞上去,钢铁业新突破口在哪?
——看济源钢铁区域加工中心的答案样本

2019-11-28 09:20:00

  本报记者 郑洁

  把中国制造业搞上去,钢铁行业的新突破口在哪?河南济源钢铁区域加工中心的建立和发展,就是河南省为落实推动河南先进制造业发展前瞻性决策的成功实践。

  河南省以装备制造业为第一大产业,同时也是原材料工业大省。在今年10月30日~11月1日召开的第三届河南济源钢铁区域加工中心现场会上,河南省工信厅副厅长郝敬红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表示:“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加快推动新型材料产业转型攻坚,搭建钢铁生产龙头企业与下游制造企业产销对接平台,巩固新型材料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区域性联动发展机制。”

  中国中西部特大型优特钢生产企业——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钢”)董事长李玉田向《中国冶金报》记者表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今年9月份考察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时提出‘一定要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的指示,以济源市‘百亿元级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全面布局为契机,实施‘产、销、研’精准对接,是实现钢铁产业升级、构建河南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制造体系、实现材料与装备行业合作共赢的有效途径。”

 

  一代装备、一代材料的“优特钢样板”

 

  “一代装备,一代材料”,装备和材料是制造业的“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作为基础性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新型材料业是工业的核心,行业覆盖面广、产业关联度大,是一个地方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郝敬红向《中国冶金报》记者介绍,装备制造业是河南省的第一大产业,2018年营收、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5.5%、16.8%。同时,河南省也是原材料工业大省,2018年冶金、建材、化工3个行业营收同比分别增长13.2%、13.6%、14.8%,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8.8%、28.7%、35.1%。这两大产业对河南工业起着不可替代的战略支撑作用。

  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立和完善新型材料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业产销对接平台,探索形成区域性联动发展机制,这对统筹推进两大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意义重大。

  近年来,随着国家钢铁去产能和打击“地条钢”力度的加大,全国钢铁市场健康发展,河南省钢铁行业主动作为,调整结构、降本增效,取得了较好效果。2018年,河南省内9家重点钢铁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239.9亿元,同比增长30.2%;实现利润32.8亿元,同比增长18.8%。今年前三季度,河南省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的省重点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23.3亿元,实现利润26.3亿元。“在此大环境下,济钢抢抓转型机遇,成功实现了由建筑用钢向工业用钢转型、由普钢向优特钢转型,规模已经进入中国优特钢生产企业的第一阵容,为河南省钢铁新型材料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郝敬红表示。

  自2017年开始,3年来,以济钢为龙头建立的济源钢铁区域加工中心,以加快推动新型材料产业转型攻坚为己任,以一流的特钢装备作保证,组建了一支由30多位专家构成的强有力的研发团队。2018年底,济钢被河南省政府评定为“河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注册成立了河南省特殊钢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李玉田介绍说:“济钢作为董事长单位,积极联合6家实力股东致力于钢铁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驱动河南省高端装备制造转型升级。”

 

  钢铁加工园区的3次飞跃

 

  为了推动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2017年6月份,河南省工信厅在实地调研中,对济钢先进的特钢装备水平和转型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做出建立济源钢铁区域加工中心这一决策;随后召开了第一届济源钢铁区域加工中心现场会,旨在通过建设区域加工中心,为河南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优质高性能、低成本的基础材料。河南省内主要钢材用户参与了此次会议。会议推动济钢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对牵引河南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018年5月份,第二届济源钢铁区域加工中心现场会召开时,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钢铁行业发展形势喜人,来自国内外上下游产业链的用户和客商共话优特钢新型材料与中国高端制造协同发展大计。会议影响力持续增强,与济钢合作进一步加强,区域加工中心支撑河南制造力度进一步加大。同时,济钢也和中国先进制造业一起发展壮大,2018年取得了销售收入超200亿元、利润超30亿元、上缴税费超16亿元的骄人成绩。

  今年11月初召开的第三届济源钢铁区域加工中心现场会,立足于钢铁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探讨如何精准服务于下游用户,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李玉田向《中国冶金报》记者介绍,今年3月底,济钢投资3亿元,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建设的钢材改制生产线——济钢精品线材生产线正式投产,为钢产品的进一步深加工创造了条件。随之,济钢热处理有限公司、济钢冷拉银亮材有限公司、济源铂固紧固件有限公司、兴联实业油淬火回火弹簧钢丝生产线相继进驻济源市虎岭产业园区,产业联盟建设稳步推进。

  李玉田表示:“目前,济源钢铁区域加工中心精品线材生产线充分显示出超洁净、超稳定、高精度的优势,产品逐步走向高端,服务中国中车集团、二汽等企业,已进入汽车零部件、铁路行业,形成了自己的产品体系架构,发展用户400余家,与80余家企业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区域加工中心的有力支撑,推动了整个加工中心向纵深发展。”

 

  政企联动,成为下游用户最坚实的依靠

 

  值得关注的是,河南省一直是钢铁产品的净输入地,年需求缺口在1500万吨左右。然而,河南省钢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集中度低、优质钢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一直存在,钢铁产业发展水平与河南经济大省的地位还不相适应。

  差距也是动力。河南省工信厅对该省重点钢铁企业和装备企业提出3点建议。一是抓准定位,扎实发展。济钢和重点制造企业要立足竞争,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二是立足市场,调整结构。要深入研究河南和周边市场,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和技术改造,推进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服务品质。三是合作共赢。济钢等龙头企业要主动走出去,开展资源和产业链价值链整合;中小企业要在“专、精、特、新”上下功夫,形成链式发展、集群发展格局,推动运用产供销合作新模式。郝敬红表示:“河南省工信厅正认真落实促进新型材料和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积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济源市作为河南省唯一的全国首批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提升工业发展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标准化水平。2018年,济源市高质量发展考评位居河南省第一。

  济源市副市长、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委会委员俞益民向《中国冶金报》记者介绍,钢铁作为济源传统优势产业,目前年产工业用优特钢400万吨,河南50%以上的工业用钢来自济源。特别是龙头企业济钢,面对前几年持续低迷的市场形势,立足区位优势,定位发展战略,狠抓技术创新,推动转型升级,连续10年盈利水平位居河南省钢铁企业前茅,初步走出了一条“专、精、特”的发展新路子。企业带头人李玉田被评为济源市“十大当代愚公”和济源市优秀企业家。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进入攻坚期,传统制造业企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困难和挑战也越来越大。济源市将进一步加快推动济钢及全市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发展步伐,积极加强与省内外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不断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和工业经济整体质量效益。”俞益民表示。

  今年6月份,济钢与湖北正天洋热处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天洋”)合资成立了河南济钢热处理有限公司。在参观济源钢铁区域加工中心时,正天洋总经理夏爱华向《中国冶金报》记者介绍,该公司的成立是济钢产品深加工的又一力作,也是正天洋在技术质量发展上的再一次提升。

  夏爱华说:“正天洋是湖北鄂东地区最大的金属材料热处理加工中心。我们希望依托河南济钢强大的资源优势及技术优势,使新合资公司迅速发展壮大。新合资公司重点加工风电螺栓、高强度螺栓、建筑钢拉杆、石油钻铤4145H、限动芯棒H11、耐磨棒及其他机械用钢等几大类热处理产品,一期建设共规划4条生产线,年产量可达10万吨,可以较好地满足各类产品的热处理需求,以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为下游延伸发展项目奠定良好的基础。”

  李玉田从钢铁实业家的角度,对如何“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给予了明确的回答:“要集结下游用户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持续推进产业链各环节产品标准化研究,扩大专用钢市场;推进研究课题的成果转化,加快由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打造服务型钢铁。”李玉田认为,要把中国制造业搞上去,实现钢铁业的新突破,就要大力发展深加工业。深加工是济钢的未来,是济钢占领高端市场及区域市场的重要手段。

  他坚定地表示:“济钢要当好钢铁深加工的主力军 ,凭借高科技含量的新型钢铁材料和优质服务成为下游用户最坚实的依靠,为持续推动河南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进程助力 。”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