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据资讯>期货研报

创新利用衍生工具 服务煤焦产业发展

2019-08-27 14:41:00     作者:吴勇

  8月22日,由大连商品交易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炼焦行业协会联合主办,钢之家网站承办的2019中国煤焦产业大会在深圳举行。《中国冶金报》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经过多年发展,焦煤、焦炭期货已渐趋成熟,相关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场外期权、基差贸易等新模式和新工具来管理风险。大连商品交易所在不断丰富、优化衍生工具的基础上,还将不断创新、拓展衍生工具服务实体经济的模式,深度服务煤焦产业发展。

  据介绍,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也逐渐增加,而金融衍生品市场为企业提供了各种管理风险的手段和工具。实体企业要想用好金融衍生品,首先要对衍生品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衍生品是依赖于基础资产价值变动的合约,衍生品存在和发展的初心就是为实体企业的风险管理服务。

  据大商所产业拓展部副总监李华介绍,为服务煤焦企业避险,大商所在2011年就推出了焦炭期货,之后又在2013年推出了焦煤期货和铁矿石期货,为上下游产业企业提供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工具。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大商所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期货市场。以焦炭期货为例,1月~7月份,大商所焦炭期货日均成交量和日均持仓量分别达到24.21万手和18.84万手,同比分别增长11.24%和19.77%。焦炭期货市场在不断发展、不断成熟。

  他指出,期货市场作为现代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在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近年来,大商所在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有两个主要转变:一是由鼓励企业直接参与期货市场向为企业提供多种间接参与的工具和渠道转变,二是从会议宣传向提供试点机会转变。

  大商所在不断丰富和拓展衍生工具服务实体经济模式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2008年开展“千厂万企”服务工程,2014年开展场外期权服务产业试点,2017年开展基差贸易试点,2018年推出商品互换业务。其中,场外期权是一种“类保险”产品,可以帮助企业在管控风险的同时保留获得收益的权利,具有个性化程度高的特点。例如,江苏伟天化工计划在2018年10月19日卖出1万吨焦炭,担心焦炭价格下跌会对销售收入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花费121.8万元买入以J1901合约为标的、执行价格为2471元/吨的欧式看跌期权。到期时,J1901合约价格只有2270元/吨,企业获得了201万元的赔付,即使扣除权利金也有79.2万元的净收益,为企业远期销售提供了价格保护。

  据参会嘉宾介绍,基差贸易是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另一种新模式。基差贸易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参与企业使用“期货价格+基差”的方式定价,但自身不参与期货市场,这样可以提高定价透明度,降低上下游企业间的对抗性;第二个阶段是企业利用期货定价的同时参与期货市场,管理价格风险,保证利润水平;第三个阶段则是整个行业贸易模式的改变,通过基差将产业供需状况层层传导,实现产业链各环节间利润的合理分配。

  在基差贸易中,基差的卖方能够获得稳定的利润,基差的买方能够获得灵活点价的权利,基差贸易正在得到各个行业的认可。据统计,目前,国内70%的棕榈油和豆粕、40%的豆油现货贸易均采用大商所相关品种的期货价格进行基差定价;化工领域中,贸易商与下游用户之间也已广泛采用基差定价的方式开展贸易。

  企业通过参与基差贸易获利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河钢集团与海明集团在2018年8月29日签订了焦煤采购协议,约定河钢集团以“焦煤1901合约价格+150元/吨”的价格向海明集团采购焦煤,点加权在河钢集团一方。到2018年11月14日,焦煤1901合约价格为1330元/吨,焦煤现货价格为1580元/吨,基差扩大至250元/吨。此时河钢选择点价,实际采购价为1480元/吨,比当日直接从现货市场采购焦煤节约了100元/吨。

  商品互换也是一种可以用于服务实体企业的业务模式。举例来说,某钢厂每季度需要采购铁矿石1万吨,与铁矿石贸易商签订的一年期贸易合同约定,每季度以季度均价作为采购结算价。而在此时,钢厂可以另寻互换交易商,与其签署一个1年期的商品互换合同,约定以1万吨铁矿石为标的,钢厂每季度以400元/吨的价格向互换交易商支付固定现金流,而互换交易商则按每季度铁矿石价格均价向钢厂支付浮动现金流。这样一来,钢厂从互换交易商处获得的浮动现金流刚好弥补了现货采购所支付的现金流,最终能够将现货采购成本锁定为固定价格。

  “对于实体经济来说,上市的期货品种越多样,服务产业的领域越广泛。产业链的品种越丰富,产业企业风险管理的效率越高。”李华还提到,大商所今后将继续加强对新工具和新品种的研发,以拓展服务实体经济的领域。此外,大商所还将与期货公司、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加强合作,通过多种渠道和模式服务实体经济,为企业提供综合性风险管理服务。

编辑:徐可可

相关文档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