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据资讯>期货研报

促进产融结合 构建良性衍生品市场发展生态

2019-08-27 16:19:00     作者:中国钢铁新闻网

  8月27日,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举办的“2019机构大宗商品衍生品论坛”在大连召开。大商所理事长李正强在致辞中表示,推动产业企业和投资机构良性互动、融合发展,构建种类齐全、结构完善、功能互补的参与者生态,对于商品衍生品市场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正强说,过去的几年,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大商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践行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初心和使命,初步建立起包含期货、期权、互换,联通场内场外、境内境外的多元开放发展新格局。在此过程中,大商所高度重视机构投资者参与商品衍生品市场的服务工作。一是丰富品种体系,不断拓展机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渠道和服务实体经济范围。目前,大商所上市的18个期货品种和2个期权产品已构建起粮食、油脂油料、木材、畜牧、化工和能源矿产等六大产品版块,形成油脂油料、玉米生产加工、饲料养殖、塑料化工、煤焦矿等五大产业避险链条。二是提供较为充足的市场容量,为机构投资者配置资产、服务实体提供相应空间。今年1至7月,我所期货年度成交量6.81亿手(单边,下同)、成交额36.26万亿元、日均持仓量602.28万手,分别占全市场的32%、23%和39%,日均换手率为0.76。期权年度成交958.77万手、成交额41.76亿元、日均持仓41.64万手,分别占商品期权市场的57%、20%和76%,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足。三是通过持续加大指数研发及应用力度,为市场投资者及产业客户提供资产管理和风险管理工具。目前已编制发布37只商品期货指数和2个现货指数系列,今年以来各类市场机构基于大商所指数共发行银行结构性存款及理财、券商收益凭证、期货资管计划、指数保险等产品共17支。
  同时,大商所还致力于为机构投资者参与衍生品市场营造良好环境。在市场培育方面,通过EDP培训、组织考察调研等各类市场培育活动,推动机构投资者了解商品期货运行规律、挖掘市场交易机会,并与全国18家产业企业和金融机构合作成立产融培育基地,依托龙头产业企业和大型金融机构,累计培训企业2269家次。在平台建设方面,场外市场体系不断优化、完善,商品指数互换业务已经覆盖了农产品、黑色、化工等多个品种,交易商数量达到66家,金融机构开始通过场外市场帮助实体企业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在模式推广方面,通过实施“保险+期货”、场外期权和基差贸易试点,支持期货公司与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机构合作,持续推动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共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据介绍,经过多年持续努力,大商所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完善。今年1-7月份,包括机构客户和产业客户在内的单位客户持仓超过市场的52%,成为市场重要主导力量。参与交易的投资机构、产品的数量和产业企业的数量分别为6072户和7688户,分别占参与交易法人客户的比重为44%和56%。
  李正强坦言道,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对各产业链产生深刻的影响。上中下游产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将大幅上升,迫切需要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发挥好价格发现“指南针”和风险管理“压舱石”的作用。下一步,大商所将在确保市场安全平稳运行的基础上,按照证监会“四个敬畏”“一个合力”的要求,在初步实现多元开放、战略转型的基础上不断巩固稳健发展态势、和谐生态环境和战略转型成果,不断充实多元开放的市场内涵,不断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产业企业参与程度、期货价格影响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努力为各类机构服务实体产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具体来讲,大商所将加快推进苯乙烯、液化石油气、生猪、干辣椒期货及铁矿石期权上市,加快推进集装箱运力、气煤、废钢期货和焦煤、焦炭期权研究,继续扩大商品互换业务规模,继续加强商品指数研发和推广。持续完善优化国际化相关业务规则,加快推进棕榈油、黄大豆1号、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等品种国际化,做好QFII等机构参与期货市场的政策设计和落地服务。同时,将继续联合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加快推进“农民收入保障计划”和“企业风险管理计划”,持续做好银期合作、机构大会、产融基地等机构服务实体平台。近期,还将推出基差交易平台,努力推进基差贸易模式在煤焦矿、塑料化工等品种上更广泛的落地,服务境内外实体经济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开展现货贸易。完善合约制度及规则方面,大商所将持续优化做市商方案,促进主力合约连续和近月合约活跃,进一步提高市场运行质量和效率。
  据了解,本次大会主题为“赋能新时代,产融创未来”,旨在以大宗商品为纽带深化各类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推动商品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发展和产融结合。大会邀请11位专家,就“证券公司 FICC 业务的发展与展望”“ 期货公司资产管理和子公司业务的机遇和创新”“ 私募基金参与大宗商品市场的现状与趋势”等主题进行演讲,并设置“金融供给侧改革下金融机构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大宗商品投资与风险管理”2个专题论坛。来自中国证监会、大连市政府、各行业协会、大商所会员单位、境内外金融机构、产业企业、行业专家以及新闻媒体的代表参加会议。
 

 

  

编辑:徐可可

相关文档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