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贾林海
6月1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上海期货交易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黑色金属论坛如期举行。上海华磊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太庚、凯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王晗等人齐聚云端,通过远程视频展开了一场线上“圆桌讨论”。
钢贸商可利用钢材期货稳定收益
梁太庚已经在钢贸行业打拼了近30年。身为一名“老钢贸”,他深切感受到了钢贸企业利用期货工具的重要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钢贸行业造成较大冲击,许多没能挺过去的钢贸企业不得已退出。当时,国内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可以利用期货套保来规避风险。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钢贸企业开始运用期货避险。”他介绍道,“比如,在2014年~2015年钢贸行业经历的那一轮下跌中,众多钢贸企业通过利用期货工具对冲风险,在当时艰难的市场环境下仍然保持了盈利。”
“未来,钢贸企业发展的方向应当是转型成供应链服务商。”梁太庚说,“在这一过程中,期货工具必不可少。”
梁太庚介绍,利用期货工具对冲风险,最核心的部分体现在库存管理,主要是虚拟库存。企业通过期货,能够在虚拟库存中完成订单,同时锁定成本,避险能力大幅增强,减少资金占用、库存调节更灵活、节省企业仓容、降低缺货概率等优势凸显。
“原来,钢贸商通过市场价差赚钱。随着近年来市场价格透明度不断提高,靠市场价差获得的收益越来越少。而通过利用期货工具,钢贸企业可以锁定成本和价差,来对冲风险、稳定收益。”梁太庚说。
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有何差异
王晗介绍了期货市场中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更易遵守交易纪律、严格执行操作,而个人投资者有时难以做到。
二是机构投资者拥有更多的资源,包括时间资源、人力资源等。“仅就天气情况这一项内容,我们就有专业的天气研究员来分析,有时甚至要花费几个小时来研究天气。这是专业机构的优势,个人投资者很难付出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王晗说。
据王晗介绍,除了天气情况外,他所在的投资公司还有不同的专人负责研究黑色领域、政策解读、海外市场等多个板块。
三是机构投资者能与同行交流、互通观点,避免陷入信息盲区和逻辑盲区。正因如此,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往往更理性,收益也更好、更稳定。
四是个人投资者在信息时效性和信息密度上落后于机构投资者,但灵活度远超机构投资者。王晗解释道:“相较于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的一大优势就是灵活度高、仓位不大。例如,双方均临时得知当晚铁矿石要涨停,机构投资者往往什么都不能做,来不及建仓,但对个人投资者来说,临时建仓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甚至在开盘时买也没有问题。灵活度高,让止损更加容易。”
针对上述差异,王晗建议个人投资者要严格遵守交易纪律:“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学会保护自己、在市场中存活下来比赚钱更重要。夸张地说,只要没有被爆仓,赚钱的机会就还在,所以一定要遵守市场交易纪律,这样才能实现永续发展。”
谈及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期权,王晗表示,期权能够锁定风险,保护性看跌期权有利于仓位控制,这些期权的有益作用已经为人知晓。“具体来看,我国场内期权(如铁矿石期权)刚刚上市,场外期权风险相对更大,市场涨跌、波动率、价差较大等因素对市场参与者及其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王晗进一步提醒,“同时,期权的交易活跃度和买卖差价远不及期货。这需要包括上海期货交易所在内的交易所以及广大投资者,共同创造出一个更好、更灵活、流动性更高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