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安全环保

洛阳市多措并举治理大气污染

2019-07-25 09:54:00

  今年5月,全市(洛阳市,下同)PM2.5浓度同比下降25%,下降幅度排全省第2位;6月,全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17.6%,下降幅度排全省第3位;7月截至目前,全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25%,下降幅度排全省第1位。这是记者昨日从市污染防治攻坚办得到的最新消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之义,是最普惠的民生。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和问题最突出的污染整治入手,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翻身仗,蓝天白云成为洛城最鲜亮底色。

  坚持算好“民生账”,把扬尘污染降到最低

  “这种小小的喷淋装置,有效降低了扬尘污染,我们走在路上,再也不用捂着鼻子了,真好。”近日,家住西工区健康路的朱女士行走在建设中的王城大道快速路保通路上,对施工工地围挡上的喷淋装置给出一个大大的“赞”。

  环境保护不仅是一笔“经济账”、一笔“长远账”,更是一笔“民生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大气污染防治与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紧密结合,赢得了群众赞许。

  去年以来,我市先后组织开展“秋季战役”“冬防行动”“春季扬尘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认真落实“以克论净”要求,把扬尘污染降到了最低。

  建筑工地是扬尘污染防治的重点。我市把聚焦点放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时段,特别是对各类土石方工程、线性工程、拆迁工程及渣土车管理、道路扬尘治理等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逐一建立台账、制定措施、销号处理。同时,对相关企业不达标的工地一律顶格处罚并限期整改,限期内整改不到位的一律按天处罚,同一项目被处罚两次的一律列入“黑名单”,记入企业诚信体系,暂停在洛市场行为。

  此外,今年以来,我市先后组织开展城市大扫除活动23次,共发动50多万人次,出动各类环卫作业车辆近4万台次,城市道路机械化作业率达到了100%。

  调整能源结构,持续推进煤炭消费减量

  全面开展煤电机组节能环保标杆引领行动,组织非电行业重点耗煤企业开展节能改造,推动主城区燃煤机组“基本清零”工作,确保2019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2180万吨以内,实现减煤390万吨。我市日前召开的全市工业领域污染防治暨绿色发展工作推进会,再次对调整能源结构、持续推进煤炭消费减量作出部署。

  我市积极推进燃煤电厂节能减煤,先后关停大唐首阳山2×22万千瓦燃煤机组,完成华能洛热2×13.5万千瓦、龙羽宜电1×5.5万千瓦燃煤机组备压改造和大唐洛热2×32万千瓦燃煤机组节能改造。今年上半年,我市新建、改造热力管网12.18公里,新建换热站6座,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18.82万平方米,占年度目标的50.4%,供热普及率达到82.9%,已完成“双替代”4.5万户。

  “在工业污染方面,燃煤是治理的重点领域,必须全方位加强精细化治理。”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加强对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指标的监控,实施月度分解、分析和通报,全面开展煤电机组节能环保标杆引领行动,组织石化、水泥、有色等非电行业重点耗煤企业开展节能改造,降低综合煤耗,强力推动主城区燃煤机组“基本清零”工作,以确保完成今年减煤390万吨的目标任务,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综合施策,确保“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

  经过多轮排查和集中整治取缔,全市共排查“散乱污”企业1185家,已取缔到位1153家,正在整改32家。日前,市污染防治攻坚办向媒体通报了我市今年上半年“散乱污”企业整治取缔情况。

  数据的背后,是扎扎实实的举措。我市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的原则,彻底摸清行政区域内违法违规“散乱污”企业,逐一登记备案,实行清单制、台账式管理。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严格按照整治取缔标准,坚持“关停取缔、整改提升、搬迁入园”的分类处置原则,结合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综合整治,切实加大整治取缔力度,让“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

  “对于不符合政策的项目,我们生态环境部门坚决不予审批,坚决卡住‘散乱污’企业的脖子。”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要求,发改、生态环境等部门不得审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使用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的项目,水、电、气等要素保障部门不得为手续不全的企业提供用水、用电、用气保障。同时,各县(市)区政府作为整治取缔的责任主体,也持续严格按照“两断三清”的标准,将排查到的“散乱污”企业彻底取缔。

  此外,我市还建立和完善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监管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坚决防止“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和异地转移,取得良好效果。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