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樊三彩 报道
10月29日,《中国冶金报》记者从生态环境部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五五”期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到2027年,将对碳排放总量相对稳定的行业优先实施配额总量控制。
今年3月份,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围。纳入碳市场将有效推动钢铁、水泥、铝冶炼3个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一是增强减排驱动,压实企业减排责任;二是带动低碳投资,加速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和推广;三是促进价值发现,提升绿色低碳转型的成本效益。据统计,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在前两个履约周期发电行业的总体减排成本降低约350亿元人民币,钢铁、水泥、铝冶炼3个行业纳入之后,行业的主体进一步多元,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跨行业资源配置,有利于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针对近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波动的情况,生态环境部表示:“碳价是通过交易行为由市场自发形成的,短暂的波动也是正常的。”
对于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生态环境部透露,自去年1月份启动以来,该市场初步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减排量的交易较为活跃,市场开局良好。目前市场支持造林碳汇、海上风电、煤矿低浓度瓦斯利用等6类项目开发,今年还面向社会开放了方法学建议的长期征集的窗口,加快方法学编制工作,公开征求了油田气回收利用、农林废弃物处理等十余项方法学意见。截至10月28日,该市场已成功登记了31个项目和1504万吨CCER(核证自愿减排量),累计成交量达到了325万吨,成交额2.7亿元,切实为一批降碳效果好但减排成本高的项目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