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会议现场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巡视员吕桂新在主旨报告中指出,近年来,钢铁去产能取得的成效为行业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当前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
一是内外部形势复杂,保持行业稳增长压力大。从国际上看,2018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给行业生产经营和市场预期带来不利影响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增加。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增速减慢,钢铁行业发展下行压力也明显加大,今年钢铁行业形势不容乐观。
二是产能扩张冲动明显,巩固去产能成果压力大。随着钢铁行业市场持续好转,在高额利润驱动下,部分地区和企业投资钢铁行业的意愿增强,产能扩张冲动明显。违法违规建设问题时有发生。“严禁新增产能已经成为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能否得以巩固的关键。”吕桂新强调,“2018年,我国粗钢产量9.28亿吨,创历史新高,今年又将有新建项目建成投产,随着后续合规产能的持续释放及产能利用率的不断提高,现有脆弱的供需平衡态势有可能被再次打破。”
三是转型升级难度大,行业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其一是国内钢铁产能结构和服务质量短板明显。一方面,量大面广钢材产品质量稳定性、可靠性距下游用户要求还有差距;另一方面,高端材料尚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其二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困难。其三是“城市钢厂”和沿海基地布局过热。
图为吕桂新讲话
他指出,钢铁属于重资产行业,搬迁无异于新建,造成的浪费和社会影响巨大。但是,目前一些地区吧“城市钢厂”搬迁作为缓解城市环保压力的首选,给企业带来巨大负担甚至是倒闭的风险。
“随着湛江、防城港等重大沿海钢铁基地项目的建成投产,我国钢铁产业沿海布局已基本完成,但仍有河北、山东、江苏等地在规划沿海布局。”他指出,“华南、西南地区等一些钢铁产能相对不足的省份争相吸引产能入驻,忽视自身要素禀赋,盲目糗大,未来极易造成新一轮‘钢铁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