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第三届中国兰炭产业绿色发展与应用创新大会提出——

兰炭产业应多联产、深加工以实现现代化生产

2019-06-03 15:54:00

   记者 郭达清

  “中国的能源结构与供需关系,决定了中国必须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并以此作为能源转型发展的立足点和首要任务。”5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在于陕西榆林召开的“中国煤炭分质利用——第三届中国兰炭产业绿色发展与应用创新大会”上指出。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刘峰在讲话中指出,限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条件,煤炭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然是最基础、最可靠、最廉价的能源,实现燃煤替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兰炭是我国大量低阶煤资源进行分质分级利用已经实现产业化典型。

  兰炭具有固定炭高、比电阻高、化学活性高、灰分低、硫、磷和水分低等“三高四低”的优点。过去主要应用于钢铁冶金和造气领域,近几年进入民用散煤治理领域,通过“好煤配好炉、兰炭+专用炉具”的燃烧方式,在基本不改变分散用户传统生活习惯的前提下,在民用散煤替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兰炭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刘峰提醒业内人士,如何提升我国兰炭产业的整体发展质量,提高兰炭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提高兰炭生产的集中度、规范化、规模化,进一步发挥兰炭副产焦炉气、煤焦油等的高附加值,切实解决好兰炭生产中的环保问题,也是当前和今后的重要工作

  对于兰炭产业的发展,刘峰建议,要提高兰炭企业的产业链一体化程度。仅就主导产品兰炭而言,兰炭产品单一、与冶金行业关系紧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由于兰炭行业的成熟性和强周期性,主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趋于同质化。因此,要成为兰炭行业的绿色高效益企业,就必须具有抵抗经营风险的能力,依靠产业链的纵向和横向的一体化来实现,通过产品的系列化、精细化分散经营风险。目前,全国兰炭产能接近1亿吨,在当前能源革命进程加快、煤及煤化工产品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兰炭产能的增长潜力也很有限。兰炭产业应顺应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转变的历史进程以及煤价低位徘徊的长期趋势,大力发展以煤热解为先导的特色煤化工产业,合理控制商品兰炭产量,提高焦油和煤气深加工水平。

  本次会议由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和神木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来自兰炭相关产业的70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理事长张绍强主持了会议。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神木市人民政府和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签订关于促进兰炭推广应用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神木市兰炭产业服务中心和兖煤蓝天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签订关于兰炭供应采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9组推进兰炭产业发展的签约仪式。

  榆林市有关领导介绍了榆林市兰炭产业发展的概况,并表示今后一段时期,榆林市将建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及兰炭产业绿色发展体系,从传统产业升级、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打造、企业培育壮大、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进行努力。

  谢克昌最后指出,神木市是全国最大的产煤县,煤炭易采、安全、成本低,煤炭灰少、硫低、含油高,资源优势得天独厚。要将兰炭、焦油、煤气结合起来进行多联产、深加工,进而实现兰炭生产现代化。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徐可可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