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新中国首批坦克装甲钢板

2019-06-12 09:42:00

  1958年,仿制苏联T-54式坦克装甲钢板的任务落到鞍钢头上。鞍钢主管军工生产的副经理马宾向鞍钢研究所工程师曹荫之布置了5种装甲钢板(按板厚依次为52C、42CM、49C、43ⅡCM、2Ⅱ)的任务,传达了冶金部和二机部的联合通知:国庆10周年大典时,党和国家领导人要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我们自制的坦克。希望鞍钢按质按量提前完成任务,并为六一七厂预留一段装车周期。

  30岁出头的曹荫之接到任务后,白天翻译和查找资料,走访现场领导、老工人和技术骨干;晚上根据大家的意见,编制钢锭-钢坯-钢板轧制方案和均热、轧前、剪切、清理操作要点。他终于在其他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完成了技术准备工作。这时已到了1958年中秋节,离10周年国庆受检期限已不到1年。由于当时全国正在大炼钢铁,鞍钢任务极重,铁水硫高,无法排除,加上二初轧厂1600吨大剪牌坊出现隐患,半连轧的罩式回火炉与试样淬火炉也未建成,这批特殊用钢的冶炼工作不得不推迟到第二年。

  1959年1月中旬,在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院、六一七厂协助下,鞍钢第二炼钢厂顺利地炼出了第一炉坦克装甲板用钢;再由第二初轧厂和半连轧厂轧成装甲钢板,并通过表面检查、修磨后发给六一七厂,由他们代替鞍钢进行高温回火(1959年下半年起,鞍钢担负高温回火任务),之后是调质处理和靶场试验。当收到二机部发来的贺电和五二研究所(当时隶属六一七厂)寄来的射击合格试验报告时,大家激动得热泪盈眶。

  1959年10月1日,当从收音机里听到我们自己的“五九式”坦克和履带式牵引车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消息时,鞍钢职工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本报记者刘敬元整理)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徐可可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