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透视“首屈一指的钢”背后那股科技力量

2019-12-24 10:06:00

 编者按
  作为一家诞生于21世纪的钢企,首钢京唐赶上了十八大“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十九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十九届四中全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等政策机遇以及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时代机遇,从一开始就被植入了现代化、创新的基因,坐拥了诸多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一流的技术设备、高技能的技术人才等。本期,我们将和您一起探究这家新生代钢铁企业如何通过准确定义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角色、建立系统化的体制机制,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扬起创新浪花的轨迹。
  本报实习记者 杨立文
  申请专利757项,其中含发明专利355项、实用新型专利402项,有604项获得专利授权;
  19项产品实现国内首发,50余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20余项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共获得科学技术奖项104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1项、冶金行业级奖32项、北京市级奖14项、河北省级奖10项。
  这是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首钢京唐)自成立以来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绩单。
  今年初以来,首钢京唐累计开展科研攻关33项,解决了一批现场亟待解决的“卡脖子”问题,如热轧DP高强钢板坯窄面横裂发生率由10%降至3%以下,中厚板产品完成控轧态6毫米~50毫米厚D36级别以下船板的8国船级社认证,3500毫米产线开发了北京回龙观自行车道用桥梁复合板、国家电网SQ420NH高强耐候钢等新产品,等等。
  “科技创新必须着眼于解决制约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难题和行业高精尖前沿技术研发,使其成为推进企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发动机和助推器。”首钢京唐公司领导点明了科技创新在企业中的角色定位。
  技术创新铸就品牌内核
  “打造首屈一指的钢”是首钢京唐的品牌理念。为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首钢京唐先后开发了高强汽车板、家电外板、抗酸管线钢、镀锡板、镀铝锌板、高强耐候钢、高建钢、桥梁钢等新品种,同时对产品进行准确定位,开展产品认证,提升了新产品增效能力。
  2019年,首钢京唐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围绕4300毫米产线产品转移、认证及新产品开发等开展工作,实现了供货首钢园区冬奥会滑雪跳台、雄安新区高铁站等重大工程。在首钢园区冬奥会跳台工程用80毫米规格高建钢生产过程中,首钢京唐在炼钢无真空及轧钢无水冷的条件下,通过炼钢合金烘烤、钢坯下线缓冷等技术措施提高探伤合格率,通过成分优化、轧机大压下及控轧工艺优化等手段保证钢板综合力学性能,经过6次试轧,历时29天顺利完成全部钢板的供货。
  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东航货运区用彩涂板的生产过程中,首钢京唐针对产品屈服强度高、轧制厚度薄、整体压下量大的特点,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专题研究,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流程、降低轧辊粗糙度、提高带钢张力、增加轧制过程弯辊力等措施,安排专人负责产品的性能上传、终判、报产等流程,保证了该批次钢卷及时交货。
  今年初以来,首钢京唐继续深入推进“蓝精灵”项目攻关。首钢京唐每年实施的“蓝精灵”项目,已经成为首钢京唐科技创新的品牌。“蓝精灵”项目团队的职责就是解决现场重大和共性技术难点问题,实现相关领域技术的重大突破,提升公司整体技术水平等。
  “注意,控制提球比节奏!关注煤气转变过程!”在技术人员的指挥下,操作者正稳步进行碱性球团的添加。高比例球团矿冶炼是未来高炉炼铁行业的发展趋势。2019年5月16日,首钢京唐将高炉炉料球比提升至35%;5月18日,球比提升至40%;5月22日,球比达到45%;6月10日,球比达52%;6月23日再次刷新纪录,达到55%。在提高球比的过程中,两座高炉压量关系平稳,炉况持续稳定。
  首钢京唐持续探索大比例球团的技术应用,在总结前期大球比冶炼工业试验及炉况变化特点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了一套与现在生产相适应的大球比冶炼规律。在开展大球比冶炼技术攻关过程中,由制造部、首钢技术研究院、炼铁部技术人员组成的攻关组,对碱性球箅条糊堵、还原膨胀率高等制约性难题进行攻关。攻关组通过前期7次工业试验的摸索,结合实验室试验、相关文献记载等,最终确定矿粉碱金属含量跟球团还原膨胀存在对应关系;通过改善造球工艺、优化焙烧温度、严格控制矿粉碱金属含量等措施,平均还原膨胀率达17.6%,实现了连续稳定生产。大球比冶炼技术的应用,降低了炼铁工序能耗,减少了排放。
  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生产力
  翻开首钢京唐2019年创新成果的画卷,一项项技术创新格外夺目,并且多数已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焦化部成功研发出粗苯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基于APC(高级过程控制)技术的智能化过程控制系统,焦化部实现了装置的精细化控制和“卡边”优化,达到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平稳性的目的。
  炼钢系统以降低生产成本为主线,持续开展“缩短RH(真空循环脱气精炼)真空处理时间”项目攻关。第二季度以来,精炼RH烘烤硬化钢真空处理时间缩短了14分钟,生产成本每月可降低9万余元。
  热轧部围绕快速提升1580产线薄规格轧制稳定性的问题,组织成立多个攻关组,成功实现了1.2毫米薄规格产品稳定轧制。他们持续推进低温出钢攻关,通过细化不同装钢温度下板坯在炉时间要求等,使2250产线、1580产线出钢温度分别较今年初降低36摄氏度、35摄氏度。2019年8月份,这两条产线出钢温度分别达到1185摄氏度、1163摄氏度,创历史最好纪录。
  镀锡板事业部通过产品成分调整和多项轧制工艺技术攻关,成功完成了高强二次冷轧材DR9M的全流程开发及生产,并实现国内首发;罩退材加快减薄产品开发,成功实现高强T4BA、T5BA替代连退材及罩退0.15毫米二次材大批量稳定生产,提升了罩退镀锡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19年以来,该事业部完成新产品开发10项,通过认证14项。
  能源系统对空压机实施了远程控制改造,实现了厂区管网系统的智能化集中管控。该系统通过读取各空压站和用户侧压力数据,并按照就近生产原则调节各空压机站压缩空气产量,使用户压力稳定保持在最佳水平,避免远距离输送。项目全年降低电耗1300多万千瓦时,节约运行费用600多万元。
  运输部让科技成为绿色物流的“智慧大脑”。在智能化物流建设过程中,运输部对6台天车进行无人化改造,研发并应用了11项专利技术。整个项目由地面站、车辆管理、车辆防撞、车辆形状识别、无人天车控制5大系统组成,并采用大小车激光测距、称重传感、自动定位、防摇摆控制、钢卷内径识别、夹钳夹紧识别等关键技术,实现全天候全自动无人化作业。在运输部成品码头5号智能物流库,智能化、高效化、低成本、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和优势已经在运营中得到充分发挥。2019年7月8日,5号智能物流库单日作业量达到830卷,创出智能作业新纪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
  这一系列的成绩证明,首钢京唐在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的同时,也在加速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倾力打造“三型”高技能人才队伍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自建厂以来,首钢京唐坚定不移推进落实“人才强企”发展战略,大力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技术领军人才,为技能人才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首钢京唐充分发挥团队协同力量,以职工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大力开展职工创新创效攻关活动。
  其中,炼铁部刘胜歌创新工作室针对焙烧机跑偏的难题,深入现场,结合资料、数据反复推敲每一个点位和参数,仔细分析焙烧机“跑偏—缓解—再跑偏”的原因,最终采取将焙烧机下层东西两侧轨道向焙烧机中心缩进的方法,消除了焙烧机跑偏的影响。
  炼钢部王建斌创新工作室带领攻关小组扎根一线,试验摸索,通过优化转炉留渣量、铁水分级管理、“全三脱”(高炉铁水经过脱硫、脱硅、脱磷的预处理工艺)低磷工艺技术开发等一系列技术改进,使平均转炉终点氧含量较2018年降低29ppm(百万分之二十九),年创经济效益859万元,并达到国际先进控制水平。
  热轧部张维中创新工作室针对降低精轧换辊时间反复攻关,创新性地提出“换辊准备一步走、工作辊异向窜动、卡板开关异位加轮”等改善方案,极大地节省了精轧换辊时间,每年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400多万元。
  运输部陈万忠创新工作室以码头作业技术难点、装船工艺优化、工属具小改小革为主要攻关方向,开展创新项目30余项,降低成本费用600多万元。
  开展技能竞赛是推动员工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2019年10月20日,首钢集团2019年职业技能竞赛京唐赛区决赛在首钢京唐举行。该技能竞赛历时6个月,共220名选手进入决赛,其中,来自首钢股份公司、通钢、长钢、水钢等单位的39名决赛选手在京唐赛区展开了激烈角逐。经过比赛,首钢京唐21名职工获得技术能手称号。
  同时,首钢京唐还通过课题研修、专项培训、技能比武、实操轮训、仿真模拟等多途径培养方式,努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杨凯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