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直击钢协六届二次理事会】干勇谈中国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和流程制造业发展之路

2020-07-31 19:36: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实习记者 陈曦

  7月31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六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召开期间,钢铁工业“十三五”科技创新成果展启动仪式暨“十四五”钢铁科技创新战略方向院士论坛成功举办。在论坛上,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做了《中国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发展趋势》的主题报告。

  干勇先介绍了世界工程科技发展趋势为8个方面,一是能源体系向多元合理、绿色清洁、安全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经济合理地实现新能源的规模化应用;二是环境技术重点围绕绿色经济、生物多样性、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向全过程防控和综合治理方向迈进;三是电子信息技术有望取得重大突破并与行业应用深度融合,向泛在、职能、安全方向发展;四是生物技术将继续在农业、医药、能源与环境等应用上取得重大进展,并有望成为新的现代工业技术革命的重要驱动力;五是材料技术向高性能、纳米化、复合化和集成化发展,制造技术向智能化、全球化、集聚化和极限化发展;六是资源开发利用向高效安全、循环替代及环境友好转变,并向地球深部拓展;七是医学向预防医学、预测医学、个体化医学和参与医学相结合的模式发展;八是空间技术向综合化、网格化、天地一体化和深空探测发展,海洋技术向深远海资源开发利用、立体观测发展,空间、海洋开发利用成为焦点。

  干勇指出,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和突破点细分为先进制造技术、工具和工艺研发,具体包括先进通用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先进制造工艺和新型制造技术;其二是先进制造关键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应用,具体包括高端装备、新材料制造、生物及医药制造、新能源制造、先进工程建造、绿色环保制造;其三是先进制造管理能力和商业模式开发与运营,具体包括先进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管理、新制造模式三个领域。干勇院士还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发展重点是网络安全与新型显示和集成电路与第三代半导体。先进制造领域发展重点分别是光刻机、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和高性能医疗器械。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战略性突破,为智慧企业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智能经济形态显现,为智慧企业建设指明方向。”干勇说,“钢铁行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形式将是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低品位矿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环境巨大的压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同质化、低成本竞争无法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发展智能制造满足客户多样化定制需求。”

  干勇介绍,智能化生产运行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一是建立实时感知、数字化及工业互联网系统。二是开发复杂条件下的特殊图像处理技术。三是建立融合生产大数据与工艺机理的高精度复合模型或仿真中心。四是以“界面”技术为突破口建立全流程一体化调控体系。五是高温等恶劣条件下的智能化、无人化执行系统。六是建立工艺设备智能化运维体系。

  智慧钢厂建设现有装备设计必须考虑智能化所要求的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和自适应。研究装备的智能化升级,提高各类反应器、炉窑和冷热加工等单体设备的自组织程度和自组织性。工厂设备智能化设计,引入BIM(建筑信息模型),通过三维设计、流程网络与设备智能化设计软件进行厂房设计,尤其是煤气、水、电、气、网络、通信等管线的设计。充分集成智能化装备、智能化产线、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对制造龚屹带来的优化。同时,还应当基于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的理念,通过工艺改进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未来钢厂智慧制造的总体目标是建设成为世界领先的“绿色”、“智慧”、“创新”、“精品”、“成本”的未来工厂,成为全球钢铁业引领者。未来钢厂的智慧制造总体目标将遵循“流程最优、信息最快、智慧最佳、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智慧制造方针,以全行业最高水平的智慧制造架构,打造领先同行一代的智慧制造标杆。

  最后,干勇指出了流程制造业发展重点研发任务,旨在从全产业链、创新链视野审视我国与国际流程制造业的差距,基于绿色化淤智能化集成研发的总体思路,重点围绕制造流程结构优化、新一代生态产品技术提升、制造-服务智能化平台建立、新型商业模式建立与运营四大关键路径。流程制造业发展的预期成果应创立柽柳绿色化与智能化理论体系和评价体系;实现消除过剩产能的目标,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流程及品种绿色化与智能化生产制造技术群;实现高端装备制造用关键品种国产化;创建制造流程绿色化与智能化构建和运行的系列规范和标准;建立基于工业物联网的绿色化和智能化的制造与服务平台,开辟产业新型商业模式,形成楼诚制造业新业态。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徐可可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