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本报两会报道组记者 何惠平
“当前,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扑面而来,新一轮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明确指出,要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全国人大代表,华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志强说,当前,科技革命逐步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制造业企业面临技术创新、产品迭代、产业周期不断提速的严峻竞争形势,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和技术手段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要求。

“制造业企业只有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步伐,将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物流仓储等各个环节,通过科技赋能,重构企业生产模式、客户关系、产业生态,打造更加灵活的以顾客为中心的数字化组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为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曹志强认为。
他介绍,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制造业企业,为适应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要求,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按照《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原则、方向,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工厂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打造更加灵活的以顾客为中心的数字化组织,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严峻形势下进一步巩固、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开放、融合、协同发展的数字化生态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数字经济不仅可以扩展新的发展空间,而且将有效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有效路径,也是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的有力抓手。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全球优秀企业的共识。”曹志强强调,“在这个背景下,制造业企业紧跟时代潮流,推进数字化转型,抢占竞争制高点,已是时不我待、势在必行。”
曹志强指出,我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总体仍处在起步阶段,明显落后于先进发达国家。以钢铁行业为例,企业数字化转型仍存在3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包括技术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技术设备、软件系统等严重依赖进口;标准缺失,制约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等。
对此,曹志强建议从3个方面加快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危机感、紧迫感。2020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对国企数字化转型作出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各省市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通知精神的学习宣贯,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和实施细则,制定标准体系,指导企业制定数字化转型规划,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制造业企业要切实增强数字化转型的危机感、紧迫感,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持续推进。
政府相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出台包括专项资金、优惠信贷、税费减免在内的政策措施,鼓励制造业企业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力度,培育建设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高端人才队伍。鼓励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芯片、基础软件、核心工业软件等企业围绕实际应用场景,加速突破先进传感、新型网络、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共性技术及5G、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打造形成国际先进、安全可控的数字化转型技术体系,为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是,加快打造数字化示范项目,提速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数字化领域集聚。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和数字化转型领先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加快建设一批数字化的示范工程和项目,影响和带动各类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支持有实力和应用实践经验的大型企业设立5G技术研发试验室,解决5G技术与工业机理、现场应用的结合应用问题,积极探索5G在钢铁领域的应用。加快改造提升企业现有工业五级信息化存量资产,结合工业制造技术机理引入人工智能与算法做好增量投入,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努力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目标。政府相关部门要牵头加快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数据资源管理和服务能力,为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积极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参与企业数字化建设,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三是,从立法和制度层面建立健全企业数字化支撑保障体系。加强企业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导企业数字化发展,保护企业数据权益,规范数据产权使用。重视数据安全,加大数据安全技术研发投入,重点支持国产基础工业软件开发和应用推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优化高等教育院校学科设置,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鼓励海外优秀高端人才回国效力,加快培育高水平、创新型、复合型数字化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