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两会特别报道】崔仑委员:打造3~4家国内大型铁矿石开发龙头企业

2021-03-11 09:24: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本报两会报道组记者 朱晓波
 
  “当前我国铁矿石开发企业太分散,中国应该打造3~4家大型的铁矿石龙头企业,这样才能集中优势力量做好矿山的技术创新、绿色开发等。”全国政协委员,鞍山市政协副主席崔仑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崔仑曾在钢铁领域从业多年,对我国铁矿石资源高度依赖国外矿山这个痛处深感担忧。本次两会期间,他带来的提案就是关于扩大国内铁矿石开采规模的相关建议。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2020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11.70亿吨,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达到80.4%。铁矿石进口严重依赖于澳大利亚和巴西这2个国家。工信部去年年底前发布的《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强调,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铁、锰、铬等矿石资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其中铁金属国内自给率达到45%以上。崔仑认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要依靠扩大国内铁矿山规模来实现。“如果把国内铁矿行业环境保护和产业保护2个问题解决好了,制约国内铁矿行业发展的梗阻就畅通了。”
  “近期,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国际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并剧烈波动,超高的铁矿石进口量、依存度以及海外供应商的高度集中,会给国内钢铁工业健康发展带来影响,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产业安全,扩大国内铁矿石资源开采迫在眉睫。”崔仑说。
  他告诉记者,从国内铁矿石资源分布看,鞍山铁矿石储量全国居首,已探明储量超过100亿吨,远景储量260亿吨,约占全国的25%,100多年来鞍山铁矿开采总量累计达到15亿吨,仅占总量的5.8%。同时,鞍钢矿业公司是我国目前唯一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冶金矿山龙头企业,拥有较为完整的数字矿山建设、贫赤铁矿选矿技术、地下铁矿山低贫损绿色开采关键技术等铁矿石采选体系。可见,鞍山在资源储备、技术储备等方面具备铁矿石资源优先集中开采优势。
  因此,崔仑认为,“十四五”期间,应加大鞍山地区铁矿石的开采规模,以鞍山为试点,通过建立产业保护基金、税费调节机制以及绿色智能开采等方式,促进我国国内铁矿石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加快解决铁矿石保障相关问题、进而推动国内铁矿石资源的要素供给、努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
  崔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我国铁矿石资源的开发规模:
  一是从国家安全角度加快铁矿石资源顶层设计。建议从国家战略安全与产业安全的角度出发,把我国的铁矿石资源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尽快出台“十四五”及中长期规划,大力扶持国产铁矿开发,提升国内铁矿石资源保障能力。同时,支持鞍钢矿业等国内矿山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细勘查、综合开采、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并注重在绿色矿山、数字矿山、智慧矿山、赤铁矿选矿、地下铁矿绿色开采等方面的技术创新。
  二是从先进技术角度打造绿色矿山开采体系。建议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发利用方式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减少对资源环境的扰动和破坏。新立项的铁矿山开采项目原则上均采用地下开采工艺,并鼓励原有露天开采转为地下开采。同时推广应用鞍山市陈台沟铁矿项目全面实施地下采选一体化、尾矿回填技术,在国内特大型黑色地下深井矿山中采用充填采矿法实施地下开采,实现地表不塌陷和尾矿不外排的绿色开采理念,实现绿色开采、智慧开采,减少对山体及植被的破坏。
  三是从产业发展角度设立税费调节机制。“由于国内铁矿资源开发的成本较高,大约在70美元/吨(国外铁矿石离岸现金成本约为32 美元/吨),当铁矿石价格较高时,国内相关企业利润可观,但当铁矿石价格长期低位徘徊时,相关企业将长期处于生产经营困难状态。”崔仑说。
  为此,崔仑提出,通过设立铁矿石产业税费调节机制,保护相关企业健康发展:税费调节机制设立为4档,当铁矿石价格高于75美元/吨时,正常收取税费;低于75美元/吨,但高于60美元/吨时,减免25%的税费;低于60美元/吨,减免50%的税费;低于50美元/吨时,减免75%的税费,并给予一定贴息贷款等扶持政策,保证企业现金流稳定、经营生产稳定。
  四是从产业保护角度建立铁矿石采选产业保护基金。建立铁矿石产业保护基金,当国内铁矿石企业由于铁矿石价格处于低位而出现持续亏损时,铁矿石产业保护基金及时进入,采用“以丰补歉”的方式,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稳定。采用税费调节机制的最低档50美元/吨为保护基金介入响应点,当铁矿石价格低于50美元/吨时,按照实际生产量和当天铁矿石价格,以吨为单位补贴当天铁矿石价格与50美元/吨的差价;当铁矿石价格高于80美元/吨时,以吨为单位按照一定比例归还铁矿石价格低于50美元/吨时产业保护基金的支出,保证铁矿石采选产业保护基金收支平衡。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杨珊山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