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吕兵 报道
通讯员 随志强 摄影
5月16日,中宣部建党百年重磅纪录片《钢铁脊梁》摄制项目组一行到冀南钢铁集团(以下简称“冀南钢铁”)进行前采。
冀南钢铁董事长王树华;《钢铁脊梁》纪录片总导演刘娜;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冶金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陈玉千;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顾问、河北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王大勇;冀南钢铁总裁王亚兵,常务副总裁李红斌,行政副总裁张超,集团裕华区外事副总何海江,集团裕华区环保副总孙江涛;《钢铁脊梁》分集导演艾沙江·热合曼江;中国冶金报社社长助理、经济发展中心主任陈晓莉,副总编辑、记者外联中心主任吕兵,新闻中心副主任、撰稿负责人郑洁进行了座谈。冀南钢铁相关业务部门人员参加了座谈。

图为座谈现场
王树华介绍了冀南钢铁在环保建设、联合重组方面的情况。他说,传统有组织排放重在技术,可以通过精细化控制、智慧化赋能、全流程全体系进行精细治理。而无组织排放,要用精细化理念、管理和技术手段,这是钢铁行业的痛点,也是冀南钢铁工作的重点。因此,冀南钢铁创新理念,改变过去建设环保工程自行运营的模式,从外部引进专业化环保团队,让专业人做专业事,让设备更好地运行,长期稳定达标。同时,裕华钢铁积极推进节能、节水、废物资源化,把冶金和环保融合在一起,开展股份制合作,成立项目子公司,形成利益共享,专业互通。
王树华还介绍了冀南钢铁在联合重组方面的情况。他说,在高质量发展中,企业有一定的体量才能支撑技术投入、环保研发,增强国际竞争力,对下游高质量发展起到拉动作用。因此,冀南钢铁积极推进联合重组,通过重组形成2000万吨钢产能,此外还有焦化、铁矿等资源板块。重组实施得很平稳,重组后生产很稳定。
刘娜介绍了《钢铁脊梁》纪录片的前采情况。她说,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中宣部希望能够拍摄出反映中国钢铁工业百年历程的纪录片。从建国之初缺铁少钢,到现在装备、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都有钢铁的强力支撑,纪录片要呈现出这种进步,通过细节来反映行业的发展变化,讲好钢铁和国家故事。
“在京津冀地区,环保压力很大,冀南钢铁在环保方面的亮点很值得关注。我们也希望通过《钢铁脊梁》纪录片,让国人看到钢铁人为环保做出的努力和付出。” 刘娜说。
陈玉千首先传达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关于此次纪录片拍摄的主题、总思路、总要求。他表示,拍好《钢铁脊梁》是向建党百年献礼的一项政治任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高度重视,中国冶金报社作为钢铁行业权威媒体,举全社之力,全力以赴配合央视完成《钢铁脊梁》的拍摄。
陈玉千说,裕华钢铁在无组织排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厂区环境优美,充分体现了裕华钢铁的社会责任。冀南钢铁2017年以来进行了十几次重组,促进了武安甚至河北地区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其重组经验值得推广。冀南钢铁通过收购矿山资源,自有铁矿石资源达到50%左右,还保有大量煤炭资源,这对企业的产业链安全至关重要,值得其他企业借鉴。冀南钢铁是钢铁行业绿色发展、促产业集中、保资源安全的典范。
王大勇介绍了冀南钢铁在发展中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并总结了经验。他说,裕华钢铁的绿色发展是颠覆性的,既有投入,又有精细管理,还有效果和创新,特别值得借鉴。
李红斌、何海江介绍了裕华钢铁的生产经营及环保建设情况。孙江涛介绍了裕华钢铁在无组织排放方面做出的成绩和取得的经验。各生产单位和业务部门介绍了生产线的技术创新和品种质量方面的发展情况。
摄制项目组一行还参观了裕华钢铁炼铁厂、炼钢厂、热轧厂等主要生产线。


图为摄制项目组一行在现场参观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