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何文波:积力所举 众智所为 开创钢铁工业绿色低碳未来

2021-06-01 09:56: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何惠平 报道
 
  “世界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挑战和机会并存,钢铁的未来向何处去?这一重大命题需要所有钢铁业的从业者认真思考,也需要充分的沟通和交流。”5月27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在由钢协主办、中国贸促会冶金行业分会和冶金工业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这样表示。他同时就中国钢铁的现状和如何加强全球钢铁合作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图为何文波
  钢铁行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何文波表示:“我们不仅关注钢铁产能是否过剩,更关注绿色产能是否足够。所以,中国在实行庞大的产能置换政策的同时,同步实施了超低排放改造计划。”他介绍道,在“十三五”期间,全国各地已退出炼钢产能8600万吨,8000万吨得到更新。“十四五”期间还将有2.36亿吨产能陆续退出,2.21亿吨产能得到更新。另据统计,截至2021年2月底,全国229家钢铁企业6.2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重点地区110家钢铁企业3.5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开展评估监测。
  “中国钢铁企业为此投入了高昂的成本。保守估算,若全面实现超低排放,全行业需投入约2600亿元资金,每年增加运行费用500亿元以上。”何文波指出,“通过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和产线更新,钢铁行业绿色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统计,2015年~2020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削减幅度达到58%,吨钢烟粉尘排放削减幅度达到48%。
  何文波说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持续的投入和不懈的努力,把自己变成了真正的花园工厂,变成了所在城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事实上,这也是在中国越来越高的环境治理标准下别无选择的必由之路。”
  他坦言:“我们一直在试图改进钢铁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通过不懈的努力已经见到成效,很多地方由不欢迎钢铁在当地继续存在和发展,到积极支持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产城共荣。
  “绿色低碳发展成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命题,也是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何文波指出,“我们对中国钢铁实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
  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技术需多方支持
  何文波表示,全球钢铁行业要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应对气候变化要靠全球的共同行动,在绿色低碳的共同发展理念下,全球钢铁合作必不可少。”对此,他提出3点建议,可以概括为6个字:探索、传播、扶持。
  一是面向碳中和的长期目标,在钢铁生产共性技术、突破性技术研发上开展合作、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成果。其中,突破性技术是指对低碳零碳目标有颠覆性、革命性影响的重大创新,在当下看是未经验证甚至尚未诞生的技术。“这有赖于行业的先锋企业,有赖于在低碳发展道路上先行企业的担当。”何文波认为,“全世界没有多少家企业有这个能力或有这个意愿来独立开展这类研究。而全球钢铁面对共同的挑战,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多家有能力有实力的企业共同采取行动,这是明智、理性也是可敬的。”
  二是在世界范围内尽最大努力发现和传播低碳发展的最佳实践、最佳可行技术。在何文波看来,这是现已存在的可行的低风险的技术和方法。“作为同行,我们同处一条产业链、一个生态圈,我们的利益互相关联,我们坐在这里,不就是为了通过交流和沟通,找到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道路一起走?”何文波说道,“气候无国界,地球虽然不大,但不是每个国度都有能力在追求发展、让人们过上好生活甚至是消除贫困的同时,还能实现低碳发展。看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并不是一句空话。”
  三是动员力量、创造机制、履行责任,在技术、资金、培训、运营多方面支持发展中国家早日实现低碳转型。“会前,有人曾问我这样一个问题:碳达峰与碳中和哪个更难?在我看来,哪个都不容易,都是世纪难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就是在踩发展和减排的跷跷板,是在追求发展中为进入低碳文明创造条件。”何文波特别指出。
  他进一步表示:“低碳不是没条件的,没条件的低碳是初级原始的低碳。我们现在要追求的是高级文明的低碳。这两者都毫无例外地有高碳发展过程或阶段。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走过了这个阶段,在用大量排放换来世界上少部分人富裕、舒适、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气候的改变,而大部分人和大部分国家在分享了这种气候改变后果的同时,还都在为改善生活和消除贫困做努力甚至挣扎。”
  何文波提出,要实现人类共同的目标,也要正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人群的利益和诉求,在追求发展中实现减碳也并非是不可实现的目标,如果能够克服偏见、形成共识,能够动员力量、创造机制、履行责任,在技术、资金、培训、运营多方面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技术,发展中国家早日实现低碳转型的愿望也许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探索无人区的确是少数先行者的责任和担当,中国的优秀企业已经披挂上阵,希望我们能并肩战斗。传播新技术需要的是平台和机制,只要有意愿,所有企业皆可为,包括钢铁企业的合作伙伴、上下游、供应商。”他说道。
  何文波最后表示,尽管实现低碳绿色的钢铁未来任重道远,过程中难免会遭遇惊涛骇浪和逆流险滩,但只要世界钢铁同行目标一致、通力合作,将是无坚不摧、一往无前的力量源泉。中国钢铁将一如既往地做好转型升级的探索者、超低排放的引领者、合作共享的践行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与世界同行一起,携手并进、勇攀高峰,开创全球钢铁工业低碳绿色、健康发展、持续繁荣的美好未来。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陈灿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