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百炼成钢——红钢魂】深耕高温合金事业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北京钢研高纳科技委副主任赵光普

2021-07-07 13:24:00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北京钢研高纳科技公司科技委副主任 赵光普
  “作为中央企业一名基层普通科技工作者,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生至高无上的荣誉。特别是能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我更是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我有幸在现场聆听了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心情无比激动,备受鼓舞、倍感荣幸。”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钢研高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赵光普在参加完大会后激动地说。
  始于初心,砥砺前行
  1977年,赵光普顺利通过了恢复后的第一届高考,就读于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系高温合金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中国钢研集团(原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工作,师从留苏回国的真空冶金专家赵炳堃,开始了他艰苦执着又成就斐然的高温合金事业。他潜心致力于变形高温合金涡轮盘研究,盘件直径从100多毫米到2200毫米,重量从几公斤到几万公斤,转速从每分钟一万多转到十几万转,使用温度从-253摄氏度到850摄氏度。涡轮盘产品应用于多个领域,为我国高温合金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赵光普先后主持了国家“六五”至“十三五”多项攻关项目和科技项目,研制了各类发动机用多规格涡轮盘,研制了10余种国家急需的关键材料和部件,解决了我国多项发动机关键型号的选材问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称号。
  “无论是作为党员还是作为个人,我都赶上了大好时代,成长在国家大发展的时代,从事着国家需要的事业。”赵光普说,“作为科技工作者,理当胸怀爱国情、秉承报国志。”
  敢为人先,攻坚克难
  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金属燃烧领域尚属研究空白,赵光普团队迎难而上,率先开展抗烧蚀合金的机理研究和合金研制,首次在国内成功研制出了多种具有耐富氧燃烧抗烧蚀的高温合金,解决了发动机研制瓶颈问题。该合金成为我国自有发明专利合金,赵光普为第一发明人。
  敢为人先的亮剑精神是科研人员勇攀历史高峰的精神动力,也是赵光普的真实写照。
  赵光普团队牵头完成的燃气轮机特大型高温合金涡轮盘的研制和批量应用,使我国特大型涡轮盘制备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论证阶段,专家普遍认为国内不具备技术和设备能力。赵光普不服输,毅然承接了项目。他带领团队,经过6年的反复研究试验,突破了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型涡轮盘工艺技术路线,成功制造出直径超过1.2米涡轮盘,解决了国产燃气轮机研制生产受限的问题,创造了国内高温合金领域中合金化程度最高、整体模锻成型锻件尺寸重量最大等一系列纪录。
  尽管取得了成就,但赵光普团队没有止步不前,随即向工程化和更大尺寸的涡轮盘制备技术发起了挑战。2020年11月,赵光普带领团队,在四川德阳8万吨油压机上首次成功试制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高温合金涡轮盘整体模锻件,重量达13.5吨,直径达2380毫米。这一里程碑成果是当前我国在变形高温合金领域取得的又一个重大突破,开辟出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特色的变形高温合金特大型涡轮盘制备路线,带动国内特大型涡轮盘制备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坚持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把国家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就一定能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干好。”赵光普感慨道。
  团结协作,行业引领
  赵光普深知变形高温合金发展必须植根于产学研各单位的大协作。赵光普团队以技术引领为己任,深耕材料研究和工艺制备,团结带领各大单位各尽所长,协作共赢,共同推动国内变形高温合金突破一个又一个温度极限、性能极限和尺寸极限,推动变形高温合金制造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化,从“小米加步枪”走向现代化制造。
  赵光普说:“我承担的20多个项目都是我们的钢厂、锻造厂、学校、研究所、设计院共同努力的结果。离开他们中任何一个的创造性劳动,项目就不可能成功,我们的变形高温合金行业就要走下坡路。在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面前,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薪火相传,育人育才
  赵光普说:“40年来,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在我们国家把高温合金涡轮盘做到极致。我和我的学生们以及中国钢研的同事们将一如既往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在做研究的同时,他不断招贤纳士,因材施教,为高温合金事业培养和输送大量优秀人才。他们在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成果基础上,秉承“安、专、迷”的科研精神,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
  赵光普对青年学生说:“矢志奋斗才能成就个人幸福,作为新时代的科研工作者,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把个人的理想自觉融入国家战略发展使命,把自己的全部才智和力量奉献给党和国家。”
  赵光普等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传承的不仅是科学技术,还有崇高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