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百炼成钢——红钢魂】永葆初心担使命 凝心聚力谱新篇——中冶宝钢传承红色基因,开启冶金运营服务“国家队”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21-07-21 09:07: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通讯员 常云琪
 
  钢铁,是国之重器,可造一国之脊梁。中国钢铁行业的崛起腾飞的发展史,记录了新中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伟大奇迹的辉煌历程。作为中央企业中国五矿、中冶集团所属核心骨干子企业,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宝钢”)传承中冶红色基因,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毅然肩负起党交给的光荣使命,为国家冶金事业向着更高水平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冶宝钢党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冶集团“9·5”会议精神,认真践行“聚焦主业、做强一业,相关多元、科学补充”发展战略,业务范围覆盖国内外近30家钢铁冶金企业,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用实干弘扬“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企业精神,谱写出建设冶金运营服务“国家队”的重要篇章。
  开局“十四五”,中国五矿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冶集团董事长国文清提出中冶集团打造冶金建设“国家队”的新定位。中冶宝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振智从产业实际出发,就贯彻落实中国五矿、中冶集团工作部署,推动冶金运营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了“一总部、多基地”管控模式,深耕“八基地、一板块”市场布局,全面融入钢厂管理变革,加快智慧运维项目建设,打造极致专业化的运营服务能力,在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基础上,依托宝武市场,打造了行车“管用养修”、工程机械BOO、工业包装等一批品牌业务,推进冶金运营服务向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高效化转型升级,引领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传承红色基因 汇聚干事创业强大合力
  中冶宝钢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始于建设武钢、兴于筹建攀钢、发展于服务宝钢,曾承担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支援“大三线”建设、改革开放等国家改革发展重要时期的重点建设任务。中冶宝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加强党的建设不动摇,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区域发展,实现了核心主业的“再拔尖、再拔高、再创业”。面对改革发展重要课题,中冶宝钢深入分析、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完成了从冶金工业建设者到冶金工业服务者的跃迁,由冶金施工总承包企业向检修协力综合服务总承包公司转型,逐步发展成为专门从事冶金运营的服务商。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中冶宝钢强化党组织的引领力、凝聚力、统筹力、战斗力,找准对接点和着力点,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聚集起来,把职工动员起来,形成党组织带领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中冶宝钢党委党员、领导干部赴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现场参观学习。
中冶宝钢党员突击队在重点项目开工前宣誓。
中冶宝钢基层党组织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艰苦奋斗,打造主业核心竞争力。中冶宝钢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强化党组织阵地意识、堡垒意识、斗争意识,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企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宝钢一期投产初期,受技术和工艺缺乏的制约,炼钢产生的废渣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为此,中冶宝钢主动请缨,献计献策解决宝钢生产固体废渣堆放问题。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相关政策迅速落实到位。1988年5月,中冶宝钢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正式承接了宝钢渣处理运营业务,成为我国钢铁行业探索作业外协管理模式的首个案例。从此,中冶宝钢在“消灭渣山,钢渣不落地,含铁率高的全部返生产,含铁率低的全部利用”的总目标指引下,走上了漫长而艰辛的钢渣综合利用之路。30年来,中冶宝钢党员技术骨干带领研究团队创新提出“以渣治渣”思路,推出安全、高效、精准、环保的炼钢废渣分拣工艺,累计为宝钢实现钢渣返炼钢620万吨,节约成本近30亿元;成立冶金渣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中心,设立国家认证的钢渣实验室,研发出一系列独家配方和工艺,以钢渣为原料生产出“粉、砂、砖、土”(钢渣微粉、钢渣特种砂型、钢渣透水路面砖、钢渣重混凝土)四大类产品。中冶宝钢钢渣综合利用技术,成功将宝钢投产初期炼钢产生的数百万吨钢渣山夷为平地,完美实现了钢渣的变废为宝。
  攻坚克难,展现冶金运营服务担当。作为国有企业,中冶宝钢传承攻坚克难的精神,在关键时刻充分体现出一个能打仗、打胜仗的“王牌军”的英雄本色。作为中国宝武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中冶宝钢积极投身宝钢湛江钢铁基地建设,并为湛江钢铁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2015年10月4日,湛江钢铁投产不足十日,百年一遇的18级超强台风“彩虹”在广东省湛江坡头区沿海登陆,导致全厂停电,1号高炉被迫停炉,综合码头卸船机倾倒报废,共7公里长22条皮带机撕裂,全厂设备遭到严重破坏,生产被迫中断。面对巨大的自然灾害,为湛江钢铁提供冶金运营服务的中冶宝钢第四分公司,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冲锋在前,带领广大员工夜以继日地投入湛江钢铁抢修复产战役中。该公司党支部书记带领党员挺身而出、综合研判,为被迫停炉的1号高炉送去炉胆应急保温所需柴油;全体党员技术骨干马不停蹄、日夜坚守,制订湛江钢铁码头抢修作业技术方案;广大一线党员干部亲力亲为、主动靠前,仅用2天时间,紧急动员300名员工完成湛江钢铁原料系统22条皮带抢修,打通原料供应、燃料供应“主动脉”……在这场载入中国钢铁工业史册的“战役”中,中冶宝钢第四分公司党委被授予上海市建设交通行业首批“建设先锋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中国五矿“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中冶集团“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多名党员受到表彰。中冶宝钢用令世界同行瞠目惊叹的“中冶速度”和“中冶力量”,展现出冶金运营服务“国家队”的担当和风采。
  勇挑重担,彰显国有企业奋斗精神。中冶宝钢始终响应国家号召,为钢铁冶金事业顽强拼搏,为国家战略发展不懈努力。2011年~2015年,中冶宝钢两次参与国家南极昆仑站、泰山站的设备安装调试及土建任务,让蓝色的中冶旗帜在地球最南端高高飘扬。泰山站配套系统工程全部安装在深雪之下,是我国首个南极雪下工程,组装建筑、安装发电、新能源、污水处理、融雪、远程无人值守供电等系统均是在雪下完成。泰山站雪下建筑进行了多项创新,这也是第35次科考亮点及成果之一。此次泰山站设备安装从施工至项目结束,经过场地清理,直至撤离,施工时间仅用38天,比原计划45天提前了整整一周。从上海极地中心开始启航,到再次回到上海极地中心码头,131个日日夜夜,中冶宝钢充分发扬“爱国、拼搏、求实、创新”的南极精神,自我加压、不畏艰难,出色地完成施工任务,为国家科研工作贡献了中冶宝钢力量。

肩负历史使命 凝聚改革发展澎湃动力
  中冶宝钢认真实践“聚焦主业、做强一业,相关多元、科学补充”发展战略,致力于成为“国内第一、国际一流”的冶金运营服务商。在改革发展的历程中,伴随着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不断丰富和递进,中冶宝钢以其特有的发展历程、多元文化培育形成独特的品牌文化,牢固树立“做企业就是树品牌”“抓主业就是兴品牌”“谋发展就是强品牌”的品牌意识,用“骨子里的信念忠诚、激情澎湃的热血忠诚”干事担当,从战略上、制度上、执行上深刻回答“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凝聚改革发展澎湃动力。
中冶宝钢运营服务马迹山港智能料场。
  强化精细管理,提升品牌价值。“没有中冶,就没有宝钢”。同样,如果中冶宝钢离开了钢铁企业,就不能被称之为“中冶宝钢”。中冶宝钢长期坚持发展核心主业,心无旁骛地打造“设备检修和生产协力核心主业+技改工程、装备制造及新型材料、钢渣综合利用”的“1+3”四位一体产业格局,持续发展和强化中冶宝钢设备运维、生产运营、工程建设、海外发展、耐火材料、中冶重机、中冶环工、中冶铸模等优质无形资产的综合延展和利用能力,长期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之路,始终在行业保持独占鳌头的竞争优势。中冶宝钢坚持以质量和服务作为企业生命的核心价值导向,着力在做好做精和提质增效上下更大功夫,打造一套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运营管理模式,增强产品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提升品牌价值,夯实建设基础,通过优质产品与标准化服务“走出去”带动中冶宝钢品牌“亮出去”,不断扩大中冶宝钢影响力。中冶宝钢全力发挥和打造现代化人力资源新优势,弘扬中国工匠精神,培养一批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双馨的“领军人才、能工巧匠、技能大师”,打造一流的人才和团队竞争优势,推动中冶宝钢永葆生机、充满活力。
  强化顶层设计,打造品牌优势。中冶宝钢紧跟中冶集团打造冶金建设“国家队”的新定位,站在引领国家冶金运营服务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高度,积极培育品牌优势,促进企业文化落地生根,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真正实现文化引领管理、标准规范行为、视觉提升形象、品质展示能力,形成品牌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实现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扩大。以制度建设强化中冶宝钢品牌管理体系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品牌战略、品牌视觉识别、品牌传播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将品牌制度和工作流程完全渗透到产品设计、研发、采购、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生产管理和经营的各个环节,形成协同效应。中冶宝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品牌建设中,有效利用“五位一体”融媒体平台,积极采用各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讲好中冶宝钢故事,传扬中冶宝钢文化,塑造中冶宝钢品牌榜样,增强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中冶宝钢品牌文化传播扩大累加的积极效应,为中冶宝钢品牌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提高市场对中冶宝钢品牌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强化优势培育,凸显品牌赋能。中冶宝钢经过30多年的积淀,实现了从钢铁“护工”到钢铁“医生”的蜕变,形成了全流程、全天候、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冶金运营服务,打造出冶金运营服务领域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2020年,中冶宝钢用拼搏和汗水创造了新的经营业绩,为“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冶宝钢充分把握“问题导向”的工作思维,坚持问题导向,锻长板、补短板,对照钢铁行业变革要求和标准,积极融入中国宝武钢铁生态圈。2021年,他们在检修协力产业,紧跟中国宝武管理变革和宝钢股份设备管理变革,陆续承接宝钢股份炼钢厂精整一体化项目、宝钢股份运输部原料输入系统“操、检、维一体化”等管理变革项目;不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打造品牌业务,在装备制造产业,依托装备制造产业经营优势和领先技术,相继承接韩国抱罐车备件、扬州华恒抱罐车、凉山矿业低冰镍渣罐、重庆钢铁智能炉下清渣机以及石横特钢铁水车等5个装备制造项目。2021年,中冶宝钢各项经营指标全面超额完成时间进度,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紧跟时代步伐 积聚高质量发展无限潜力
  中冶宝钢认真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一体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处僵治困”,打造“国内第一、国际一流”冶金运营服务商。中冶宝钢历来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多年来,始终沿着中冶集团“做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产业领跑者、长期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战略定位,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重要的位置,加快各领域的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出人才、出成果、出品牌,一直为企业的发展、转型进行着新的探索,培育极致专业化冶金运营服务能力,促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冶宝钢研制的全国首台大吨位新能源冶金大物流特种车辆成功发车。
  以科技创新促冶金运营服务升级。宝钢马迹山港居于我国贸易及运输最繁忙的南北运输大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是目前亚洲第一矿石深水中转港。为了满足高质量发展,港口装卸已从单纯追求效率扩展到要综合满足高度安全保障、绿色环保和自动化需求。为此,中冶宝钢马迹山项目部党支部充分发挥攻坚克难、勇担重任的战斗堡垒作用,“敢啃最硬的骨头、善接最烫的山芋”,主动承担马迹山港“千万吨散装码头智能管理系统研发”重任。该研发团队边学习、边开发,先后对智能化料场管理技术特点、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及其创新点进行深入探索。以解决马迹山港现场难题为主要目的,以实现智能港口为主要方向,中冶宝钢整合资源、建立平台,与宝钢股份建立首个技术创新工作室,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探索数据模型,通过“无人机系统+AI+北斗集成应用”技术,实现智能港口料场智能化、无人化管理。目前,马迹山港已实现港区生产设备的管理一体化,优化生产和设备资源调度管理;实现料场24小时实时监控及自动堆料计算,料堆质量估算精准度较传统操作提高在15%以上,大幅减少因估算差错导致的车辆驳料,提高料场出货效率,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点检及操作工工作负荷,效率、准确率、管控力度、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
  以自主研发培育冶金运营服务优势。冶金大物流装备制造业务,是中冶宝钢全天候、全流程、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专业化冶金运营服务中的重要一项。作为国家为数不多的装备制造单位,中冶宝钢在经历钢铁寒流后,党委主动求变,积极应变,顺势将冶金大物流装备制造业务发展到有色冶炼渣处理市场上来。中冶宝钢党委下狠心、下决心研发设计属于自己的铁水车,掌握只属于自己的独门绝技,以超强的技术、过硬的品质、雄厚的实力去搏击冶金大物流市场。中冶宝钢整合研发资源,组建以党支部书记带头、党员骨干为主的研发团队,结合10多年研发经验,大胆尝试行业技术创新理念,打造了六轴线同步转向、整车覆盖遥控的旗舰车型,并在结构、驱动等方面取得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2017年8月24日,中冶宝钢“亚洲第一”380吨铁水车横空出世、艳惊八方,成为世界上特种车辆的翘楚。这个国内首次研发的无轨化冶金大物流领域中的“巨无霸”,整备质量超过500吨,载重380吨,是亚洲最大吨位的无轨铁水罐运输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在1600摄氏度液态高温环境下,实现铁水由高炉至转炉之间的转驳运输,满足“一罐到底”的冶炼工艺,整车集高集成、高承载、运行平稳、安全可靠为一身,成为目前亚洲冶金大物流领域新标杆。根据中国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试验检测,中冶宝钢自主研制的380吨铁水安全性检查、动力性能、转向性能、制动性能、噪声试验、稳定性试验、爬坡试验、坡道停车制动共计10余项性能检测全部达标,被列为国家《自行轮胎式平板搬运车》技术标准范畴。
  以绿色低碳创冶金运营服务未来。绿色发展是钢铁行业的主旋律,中冶宝钢作为国内最具持续竞争优势的冶金运营服务商,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矢志不渝地承担起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抓住未来中国循环经济大发展的契机,积极推进钢铁产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助力钢铁行业生态文明建设。中冶宝钢相继取得了《一种压球生产工艺及生产线》《用于湿法脱硫的钢渣基改性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钢铁渣湿法处理方法》等多项专利技术,完成省部级工法《钢渣短流程环保化处理用滚筒设备在线检修工法》等一系列环保攻关项目。其中,《一种滚筒渣处理细粉的回收利用方法》获2018年第四届循环经济专利三等奖,《石灰石焙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20年中施协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钢铁废渣二次处理技术集成及产业化应用》2020年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环保领域取得巨大突破,有力支撑了企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在冶金渣处理与综合利用领域,中冶宝钢已形成行之有效的独特生产工艺,核心工艺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成功应用于马钢、邯钢、酒钢及韩国浦项制铁、印度JSW等国内外知名钢企,产生了良好的环境效益,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砥砺前行担使命,彰显国有企业战斗力。在改革发展中,中冶宝钢勇挑重担、勇于担当,敢于接招、善于出招,为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贡献中冶宝钢力量。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中冶宝钢肩负起领跑冶金运营服务“国家队”的使命担当,坚持“聚焦主业、做强一业,相关多元、科学补充”发展战略不动摇,围绕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这一主线,优化产业和市场“两个布局”,推动管理、科技和商业模式的“三个创新”,培育资源、产业、人才和品牌的“四个优势”,实现企业竞争力、管控力、创新力、突破力和抗风险能力的“五个提升”;坚定不移做强做优核心主业,做强做大相关多元产业,按照“一总部、多基地”的模式,积极融入中国宝武钢铁“生态圈”,以战略协同实现规模化发展,扩大市场和经营规模,推动冶金运营服务向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高效化方向转型升级,昂首挺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中冶宝钢钢渣返生产加工样板基地。
中冶宝钢运营服务世界最高效率的绿色碳钢制造基地——宝武湛江钢铁。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