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百炼成钢——红钢魂】汽车板上镌刻产业报国梦
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王利

2021-07-07 13:19:00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王利
本报通讯员 夏玮
  “惟进取也故日新。”这便是王利的职场“肖像”。王利,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宝钢汽车钢板开发与应用技术领域金苹果团队牵头人、汽车用钢开发与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他,29年扎根宝钢汽车板研发一线,孜孜不倦,持续创新,面对枯燥的数字、冰冷的钢板,始终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科技强国、钢铁报国的铮铮誓言。
  如今,中国的汽车有一半使用了宝钢钢板。而王利所研发的技术助推了宝钢汽车用钢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为我国汽车行业和汽车用钢的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年6月28日,王利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领跑世界的先进技术
  1992年,王利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宝钢,一头扎进了汽车钢的世界。1995年,他开始独立负责研发项目。1996年,他跨出了人生的重要一步: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坚守初心使命,拼搏在研发一线。
  进入21世纪,中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汽车的节能减排成为科技攻关重点。2004年,王利带领团队深入研判,选定当时国际上还未产业化的淬火配分钢(QP)作为主攻方向。它是兼有高强和高成型性的新钢种家族,其延伸率是同强度级别钢的两倍。它的研发关键在于新的成分和退火工艺实现特定组织控制。但由于无处借鉴,风险很大,王利明白身为党员必须迎难而上,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开启全天候工作模式,思考配比,查阅文献,调整实验。5个春秋的磨砺,千万次的实验,王利团队终于取得初步成功,后又历经3年试验,终于在2012年获得成功,QP在中国诞生,实现全球首发。该钢种的应用为汽车厂零件减重10%~20%,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安全、节能”发展奠定了材料基础。
  王利团队创造的奇迹——仅仅8年便完成从概念到产品的转化,而国外需要两倍的时间。从此,我国汽车用钢制造在世界同行中从跟跑跃为领跑。
  攻克“卡脖子”难题
  2005年,王利团队根据汽车用钢的发展趋势,建议宝钢上专门的高强钢生产线。当时,宝钢拟引进国外成熟的生产线。然而,国外具备提供先进生产线的公司只有两三家,他们都不愿将核心技术卖给宝钢。
  此时,王利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主设计高强钢生产线。这不仅需要各方面的配合,而且投入极大。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王利拿出了严谨的技术可行性报告,得到了宝钢领导的大力支持。开弓没有回头箭。人手少、困难多,王利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团队废寝忘食、研精覃思,历经2年开发出了生产先进高强钢的2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设计了各种先进高强钢的退火工艺,开发并商业化9大类27种AHSS(先进高强钢)品种,全球首发了第三代先进高强钢产品,引领和示范了国际高强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普冷和热镀锌钢板的最高强度分别达到了1.7吉帕和1.2吉帕,均是目前国际上可商业化同类产品中的最高强度水平。
  经过2年建设,2009年,世界首条年产近30万吨的柔性超高强钢连退—热镀复合生产线在宝钢顺利投产。这项成果荣获2012年国家发明奖二等奖。目前,宝钢已孵化出4条超高强钢生产线,分布在宝钢股份宝山和湛江2个基地,年产能达200万吨。
  2016年5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启动针对中国钢铁产品的“337调查”,其中主要指控“中国不可能完全靠自主能力开发出汽车用先进高强钢”。王利带领团队义不容辞承担了应诉任务,整理了近10年的先进高强钢自主开发的历史数据,做到点点滴滴都有据可循。王利作为主要技术证人到香港应诉,历经2年取得完胜,捍卫了中国钢铁行业的尊严和中国钢铁产品的品牌形象。
  创新筑梦新时代
  2010年,王利参与策划和筹建的“汽车用钢开发与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宝钢。
  此时,中国汽车用钢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的态势。王利团队又成为宝钢从制造向服务转型发展的先行者。2013年,王利团队策划研发了一款宝钢超轻钢质概念白车身,并于2015年向汽车厂发布。该车身集成了宝钢当时最新研制的高强钢和成型技术,在制造成本可控的情况下,车身减重14.2%,碰撞安全达到5星级别。之后,他们采用最新技术开发的一款电动汽车白车身也于2021年4月发布。
  从2019年起,王利不再负责具体钢种研发工作,而是作为学科牵头人开展策划工作。他每天阅读大量的科技文献,从中遴选有价值的部分立项。在人生金秋,他从奔跑者变为领跑者,去挖掘更大的价值。
  29年来,王利用智慧和汗水镌刻下一行闪亮的足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次、国家技术发明奖1次、省部级奖项7次;开发汽车钢新牌号100多个,获发明专利20余项,实现了汽车用钢年销量超百万吨,创效10余亿元。他还牵头和参与编制国家标准和汽车行业规范1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参与专著编写2部。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王利带着他的小伙伴们踌躇满志地迈入新征程。王利团队将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久久为功,持续创新,为实现钢铁强国梦不懈奋斗。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