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 习近平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中国冶金报社在报、网、微全平台开设以“时光影——建党百年·百图钢铁”为主题的建党百年图片专栏。我们将通过照片(历史资料图、新闻图片)、音视频的表现形式,展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钢铁行业在百年里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在新时代取得的辉煌成就。
习近平在太钢考察

2017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太原考察企业。图为习近平在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同职工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齐鲁第一炉”顺利封顶

2016年11月24日9时56分,山钢集团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建设的标志性工程——炼铁工程1号5100立方米高炉开始封顶(如图)。20分钟之后,重达95吨的煤气封罩起吊后稳稳就位在高炉炉壳顶部。这个被誉为“齐鲁第一炉”的高炉顺利封顶,提前37天完成年度计划节点。(游建平 摄)
中国宝武铭牌揭幕

2016年12月1日,韩正、肖亚庆等领导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铭牌揭幕。(刘杰 摄)
“地条钢”全面出清

2017年2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等五协会发布《关于支持打击“地条钢”、界定工频和中频感应炉使用范围的意见》,同年的5月和8月,国务院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督导、核查和验收,依法取缔“地条钢”企业,涉及产能约1.4亿吨,有效净化了市场竞争环境。图为江西新余市综治委、经贸委、工商、技监、环保、公安等部门组织联合执法队伍,正在被推倒的无证照化铁炉。(本报资料图片)
中国冶建扬帆“一带一路”

2017年5月29日,由中冶集团子企业中冶赛迪集团总承包建设的台塑越南河静钢厂1号高炉日前点火并顺利出铁,标志着中国首次特大型高炉核心技术、装备和项目管理整体出口的样板工程成功投产。图为台塑越南河静1号高炉投产场景。(吴治宏 摄)
沙钢重组东北特钢

2018年9月5日上午,东北特殊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暨2018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在大连国际金融会议中心成功召开(如图)。2017年,沙钢集团下属公司出资约45亿元人民币,获得东北特钢大约43%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本钢板材拟以自有资金10.38亿元对东北特钢增资,该笔资金占重整后东北特钢注册资本的10%。剩余股权为原东北特钢的银行债权转为股权,不参与企业管理。东北特钢100万以下的非金融机构债务已经偿还。(东北特钢 供图)
“黑灯工厂”在宝钢股份投用

2017年,中国宝武宝钢股份冷轧厂成为工信部钢铁企业智能制造示范试点和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项目后,该厂又先后研发应用了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判级、数字钢卷、远程集中操作等多项创新技术,灭失了一批需要开灯作业的岗位,“黑灯工厂”因此得名。( 顾学超 摄)
安钢在行业内率先实现全干法除尘

2018年1月,安钢采用国际最先进技术的烧结机脱硫脱硝项目竣工投用,使该企业成为行业内第一家实现全干法除尘的企业,只见烟囱不见烟的大工业生产的新图景在安钢呈现。图为安钢厂区俯瞰。(特约通讯员 殷海民 摄)
马钢65年功勋高炉正式关停

2018年4月23日,毛主席一生之中唯一视察两次、服役65年之久的马钢二铁总厂9号高炉正式关停。这是马钢积极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关停后,马钢将再一次压缩炼铁产能46.4万吨,每年减少烟粉尘排放量18.6吨左右、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67.8吨左右。从4月22日晚夜班开始,作者跟随9号高炉主操肖慧,见证这段历史。图为肖慧用9号高炉最后一个班次铁水浇铸的纪念牌。(张明伟 摄)
以工促农产业兴 脱贫致富生态优

2018年8月航拍的立恒集团光伏香菇产业扶贫示范项目(如图)。2012年以来,立恒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以工促农”的政策号召,先后投资2亿余元,以工业经营农业的形式,以租用流转土地的方式,对周边2个乡镇、12个行政村、2000余户的近万亩盐碱土地,实施了集中连片式的综合治理改造。至此,这片土地产出收益由原来的亩均不足百元提高到现在的4万元以上,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了污染,净化了空气,还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和保护。(丁卫国 摄)
武钢转岗员工干起美食馆

2018年7月28日,中国宝武武钢集团好生活服务公司“遇稻蛙”美食馆在武汉市光谷世界城火爆开业(如图),武钢集团好生活服务公司的一批转岗的员工们经过专业培训,实现了再就业。标志着武钢微单元、个性化小餐饮迈入大市场,为职工创业、就业开辟了新路径。据悉,美食馆开业当日接待顾客超过300人次。(朱旺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