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从“三期叠加”转为“三重压力”,钢铁行业如何应对?

2021-12-22 09:41:00

郑玉春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了今年经济工作的基础上,对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给予高度概括和深刻阐释,即“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这意味着我国经济从“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阶段过渡到“三重压力”阶段。
  面对“三重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明年“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奋斗目标。
  扩大内需稳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第二季度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第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与去年持平。尽管第三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汛情及基数升高等多因素影响,但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仅降到了4.9%,不过也确实反映出国内市场需求收缩的现象。
  按支出法看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64.8%,比上半年的61.7%提高了3.1个百分点,但GDP增速的回落、贡献率的提升主要是因为结构的变化,而不是消费本身的增长,特别是占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大约10%比重的汽车消费自4月份起同比一直呈现负增长。
  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5%,基本上与上半年的19.1%持平,保持住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今年我国进出口增长较快,主要是由于我国成功控制住疫情影响率先恢复生产,而西方发达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受到疫情的影响而无法满足逐步增长的市场需求,导致供给不足,对进口的需求增加。
  前三季度,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是15.6%,相较上半年的19.2%下降了3.6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第三季度GDP增长速度回落较多。
  从三大投资领域来看,1月~10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增长速度回落较快,是投资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制造业投资增长14.2%,增速较快的原因一是去年基数较低,二是企业效益较好,但明年受今年基数影响,增速将有所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2%,仍然保持较快增长,但主要是由于(今年)前期增长速度较快。从当月情况看,截至11月底,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已连续3个月同比下降,其他很多指标也都连续数月下降,出现比较严重的收缩情况,这一趋势如果延续将会影响到明年我国整体经济的运行。房地产行业不仅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明显,而且还会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从而影响到严重依赖地方政府财政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
  从明年经济发展形势看,将主要受到国际经济与贸易形势、疫情及今年基数较高的影响。
  一是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消费增长面临考验。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以及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都有利于明年消费实现一定程度的增长。然而,考虑到疫情防控所带来的极大不确定性、政府带头过紧日子、预算支出可能继续安排负增长等因素,明年消费增长虽然可期,但缺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的基础。
  二是世界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加,贸易增长速度将明显回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但复苏势头已经减弱,不确定性增加。其10月份所做的最新预测认为明年全球经济增长4.9%,同比要下降1个百分点。世界贸易组织10月份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今年世界贸易增长有望实现10.8%的增长,但明年的增速只有4.7%。因此,我国明年外贸形势相较今年将比较严峻,增长速度可能回落。
  三是就业压力依然较大。今年1月~11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7万人,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任务。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比10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从城镇调查失业率角度看,当前我国就业形势较好。据教育部有关资料,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076万人,首次突破千万大关。伴随我国稳增长压力加大,明年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客观上要求明年经济要保持适度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等,可见中央对就业工作的重视。
  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将被赋予较大期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明年“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奋斗目标。面对今年较高基数的压力、消费缺乏较快增长基础、出口面临增速下降的形势下,明年经济运行要保持在合理区间就必须按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在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的同时针对房地产市场提出“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预计明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可能要快于今年,这将为钢铁行业提供较好的市场需求环境,为促进钢铁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机遇。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供给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年下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粗钢表观消费进入下行通道,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逐渐扩大。到9月份、10月份,下降速度超过20%,已远远超过钢铁行业最为困难的2015年,也超过了世界金融危机时期的2008年。参见下图。
  尽管市场需求下滑,但钢铁行业并没有出现2015年时的情景,其根本原因是在淘汰大量落后及过剩产能后,继续在钢铁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积极推动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工作,避免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还在继续执行对钢铁产能实施减量置换的严格控制措施的同时,于今年开始对产量实施减量控制,从而避免了市场供求失衡。与此同时,我国钢铁行业还充分利用国际市场需求旺盛、价格高涨的有利时机,利用出口市场平衡了国内市场供需矛盾,有效应对了国内市场的需求收缩,较好地保持了国内市场稳定。笔者认为,下一步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着力维护供需平衡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在当前我国产业集中度尚未形成足够影响力的情况下,继续实施产能产量双控政策是维护市场供需平衡的重要且有效的手段。一方面建议国家针对煤炭在工业领域的不同作用按能源用煤炭和原料用煤炭制定区别对待政策。针对能源用煤炭,如发电、取暖等,加快发展替代能源,以逐步减少能源用煤炭的消耗,促进我国低碳发展。针对原料用煤炭,如钢铁,因煤炭不仅为钢铁提供所需能源,还是参与钢铁冶炼过程的还原剂,如果不区别对待,采取“一刀切”的要求减少煤炭总量消耗,将影响钢材生产,有可能导致钢材市场供应不足,对市场造成供给冲击。因此,对于原料用煤炭行业的低碳发展必须“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另一方面建议国家在实施产量控制时,既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又要坚持差别对待的原则,根据企业环保、低碳发展水平等一企一策地加以推进,防止“一刀切”。
  加强对大宗原料市场的监管,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今年铁矿石等大宗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电力供应受限等突显出供应链存在安全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就有“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与共同富裕、资本、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碳达峰碳中和并列,可见中央对该问题的重视。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信部共同发布的《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也将“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稳价”作为十六条措施之一,提出“持续密切监测大宗原材料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大力增加大宗原材料市场有效供给,灵活运用国家储备开展市场调节”,以及“进一步强化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监管,坚决遏制过度投机炒作”。明年在加大市场有效供给的同时,特别是要加强对市场预期管理,防止利用政策利好进行市场炒作,一旦出现价格大幅波动的迹象就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其蔓延,扰乱市场正常秩序。对于恶意炒作的机构及个人要坚决予以严惩。
  强化调控稳预期
  面对“三重压力”、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应当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短期的“需求收缩”既有国内外大环境变化及疫情防控等客观原因,也有经济发展周期变化的必然性。
  一是要充分相信政府的调控能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在宏观政策方面“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且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对强度和进度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而可以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提供财政支持。“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可以增强企业活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实施的今年第二次全面降准正是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预计明年在资金层面会相对宽松,从而为实现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必要的资金保证。
  二是宏观调控更强调稳健有效。过去在应对周期性变化时更多地是采取逆周期调节的办法,即主要依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特点是比较直接,来得快,见效快,但也容易引起市场炒作,加剧市场波动,比如过去利用房地产市场作为短期调控的手段。现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不仅仅来自短期周期性因素,更多地来自结构性、体制性、趋势性的中长期因素,而这些矛盾只能通过结构性调整、体制机制改革、中长期产业政策及科技创新政策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等来解决,这就需要加强跨周期调节。虽然跨周期调节相对逆周期调节比较间接,来得慢,见效慢,但它的作用是可以平抑短期周期的波动。所以,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既要解决短期需求收缩的问题,也要避免对市场造成过大冲击,同时还要有利于中长期的结构调整,解决影响经济增长的深层次问题。
  三是应加强对市场的监测预警。从政府角度应根据市场价格变化和企业运行状态,利用环保、能耗等相关政策对供给侧进行适时微调、精调,维护市场秩序。同时也应加强对需求侧的管理,防止各地“一窝蜂”上项目,导致需求出现短期暴涨,造成需求冲击。要加强对市场的预期管理,做好政策评估和与市场的沟通,稳定市场合理预期,稳定大宗商品价格。从企业角度也要树立大局意识,加强自律,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变化,在努力配合国家相关调控政策执行的同时,既要避免跟风炒作,也要通过主动调整生产节奏维护市场供需处于基本平衡状态。
  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防风险
  尽管中央针对“三重压力”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但其阶段性特征依然存在,短期调节可以部分缓解“需求收缩”的压力,但其恐将成为长期发展趋势。
  对于钢铁行业来讲,既要适应国家低碳、绿色发展及结构调整的要求,同时也要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周期性市场风险。
  尽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我国钢铁行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突出地表现在产业集中度仍然需要不断提高、创新驱动能力依然不足、绿色发展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等方面。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依然不牢,必须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筑牢这一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一是钢铁行业应继续推动兼并重组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尽快形成全国性和地区性龙头企业,强化在产业和创新方面的协同,推动企业尽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是以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契机,构建国家基础创新平台。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在“卡脖子”材料和低碳、绿色制造工艺方面实现实破,占据世界钢铁工业创新发展的制高点,从而实现行业从规模发展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转变。
  三是继续推动钢铁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充分利用当前有利时机,在实施政策鼓励的同时,加大政策约束力。通过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为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发挥钢铁行业能源转换的功能,在大力提高钢铁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加大对二次能源,甚至三次能源的利用,通过向社会提供能源服务达到全社会降碳的目的。
  四是钢铁企业要健全风险防范体制与机制。加强风险意识建设,完善风险制度建设,提升抗风险能力建设。结合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管好关键人、关键事、关键环节,严格责任追究,防止出现影响企业发展的风险事故。
  总之,从当前形势看,我国钢铁行业既面临巨大挑战,又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钢铁行业既要为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目标保驾护航,也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工信部网站、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