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郑洁 报道
日前,《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2020年度)》(简称《报告》)在京发布。
《报告》显示,太钢不锈在2020年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居第8位。这10家企业分别为:景兴纸业、中国石化、驰宏锌锗、复星医药、中集集团、紫金矿业、海亮股份、太钢不锈、中国巨石、民丰特纸。

据悉,2020年沪深股市上市公司总计4418家,已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书、可持续发展报告,以及环境、社会及管理(ESG)报告有效样本的企业共1135家,比2019年增加129家,占25.69%。其中,沪市和深市发布《报告》的企业分别有665家和470家,均比2019年有所增加,分别占总发布数的58.59%、41.41%。
《报告》指出,2020年,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稳步提升,披露指数创新高;2020年指数得分为37.35分,相比2019年上升11.7%,增幅为历年最大,但整体仍为二星级水平。继2014年后,2020年五星级企业再次出现。
增加碳信息披露评价,800余家企业主动公开
为更好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双碳”战略实施,《报告》增加了碳信息披露评价报告模块,并首次对企业碳信息披露进行专题介绍。
“双碳”战略背景下,在1135家有效样本企业中,温室气体披露平均得分率为17.80%。其中,803家(占全部发布企业数量的70.75%)不同程度地对碳信息进行了公开,表明“双碳”战略已在这部分上市公司的环境责任信息披露框架内获得一定程度重视;8.47%的企业碳信息得分率达到60%以上,64.76%的企业得分率低于30%;碳信息披露质量呈现塔形分布,总体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沪深两市企业碳信息披露得分接近。《报告》显示,在开展碳信息披露工作的企业中,沪市碳信息披露得分率为16.59%;深市碳信息披露得分率为19.50%,深市企业碳信息披露得分率略高于两市总体平均得分率。
《报告》发现,上市公司间碳信息披露程度随所在区域、产业、行业中存在一定差异性。西部地区平均分略高于总体水平,第一、第二产业明显高于第三产业。采矿业得分率为38.10%,远高于17.80%的平均得分率,与其他行业拉开差距。
珠三角企业较京津冀、长三角披露水平高
为全面、细致分析不同区域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报告》将珠三角地区企业披露的环境责任信息进行提炼后,作为典型样本分析。结果显示,与京津冀、长三角地区企业相比,珠三角企业披露水平最高,环境责任信息披露指数平均分为42.31分,高于京津冀的34.51分和长三角的32.49分。从一级指标得分率来看,珠三角上市公司的一级指标得分率分别为55.45%、35.95%和42.39%,均高于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地企业。
外资及国有企业披露水平高
《报告》按所有制将上市公司划分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公众企业、外资企业、集体企业及其他企业六类,披露差距明显。其中,外资企业披露指数得分最高(39.5分),其次为国有企业(38.4分),这两类企业得分高于平均分。在整体企业板块内,披露情况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前20名有7家为民营企业;同时在排名居后的企业中,民营企业也占多数。从一级指标得分率看,国有企业的环境管理指标得分率最高,为51.82%;外资企业的环境绩效指标得分率最高,为34.01%;其他企业的利益相关方环境信息沟通指标得分率为43.98%,处于领先状态。
建议制定具有行业特色的中国企业环境责任信息公开分步提升战略
在此次发布会上,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环境记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李瑞农代表《报告》发布方中国环境记协和北京化工大学联合发布的该《报告》提出建议:国家强化政策协同引导,制定具有行业特色的中国企业环境责任信息公开分步提升战略;推动企业环境责任信息公开,实现有效、稳妥、多方共赢的发展趋势;提升企业环境责任信息披露数据质量,重视基础数据信息的整合和统计分析;创新信息披露模式,形成信息披露评价平台,支撑全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升披露环境管理、绩效及信息沟通等方面指标的完整性、实质性和可比性,增强可读性;通过政策激励等多种方式,促进更多企业发布相关环境责任信息报告,提升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的整体水平;不断完善环境责任信息公开的框架体系,制定相应公开指南,指导企业信息公开全流程工作;鼓励社会提供专业服务,完善第三方机构参与环境责任信息披露的工作规范,引导第三方机构提供专业化信息披露市场服务和合规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