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冬奥“首”秀】从赛事到城市,为冰雪奥运奏响“共享”旋律

2022-02-05 17:40: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实习记者 贾林海 报道
 
  “选择北京,你们将在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次将奥运会带到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家,让10亿人民有机会用他们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为奥林匹克运动服务。”2001年7月13日,时任北京奥申委顾问的何振梁在申奥现场进行了感人的陈述。那一晚,夏季奥运会选择了北京。2015年7月31日,北京再一次赢得了奥运的青睐,千年古都在冰雪中奏响冬奥强音,成为了史无前例的“双奥之城”。
  在6年多的筹备过程中,“共享冬奥”的理念引领始终。这是工业遗产与冬奥场馆的共享,这是中华文化与赛道实体的共享,这是冰雪运动与全民竞技的共享。“共享冬奥”为世界冰雪运动的创新发展分享了“中国方案”。
  从夏奥到冬奥——再续奥运前缘,践行“共享办奥”理念
  跟奥运打交道,首钢不是新手。2005年,为了北京夏季奥运会,10多万首钢人开启了史无前例的钢铁大搬迁,完成了从“山”到“海”的跨越。2016年5月,北京冬奥组委陆续入驻首钢园区,让沉寂许久的首钢园区焕发了新生。从那时起,关于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工作开始全力推进。
  也是在那个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发展的基本理念之一——共享发展。这份文件是这样表述的:“十三五”期间,我国要加快完善体育共建共享机制,着力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使全体人民在体育参与中增强体育意识,享受体育乐趣,提升幸福感,做到体育发展为了人民、体育发展依靠人民、体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尤其提到要坚持“共享办奥”理念。
  9个月后,国家体育总局与首钢签署了《关于备战2022年冬季奥运会和建设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双奥之企”迎来了新的光荣使命。
  机会就这么来了,优势也摆在眼前,如何践行好“共享办奥”理念、打造出全民积极参与的冰雪体育产业,成为摆在首钢面前的一道难题。
  通过仔细研读这份文件,首钢对如何演绎好钢铁的冰雪奇缘有了新的想法,让工业遗产在夏季奥运会后再一次绽放奥运光芒。首钢将工业资源活化利用为冰雪运动为主的体育休闲设施,利用老工业厂房改建国家队训练场地,在首钢园区建设涵盖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等冬奥训练场馆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冬奥项目训练中心……
  在改造首钢园区的过程中,首钢加强工业遗存保护再利用,集中建设首钢园区北区,重点打造冬奥广场、首钢工业遗址公园等功能区,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体育+”产业与工业遗址相结合的特色。
  如何理解“体育+”这一概念?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功焰向《中国冶金报》记者解释道:“就是要依托冬奥资源发展体育产业,结合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战略规划,整合首钢现有的体育产业业态和资源,打造运动健身、体育休闲、赛事服务、体育科技、体育商务、体育会展、体育金融、冰雪装备器械国产化等产业。”
  回看这几年首钢在“共享办奥”实践中取得的成绩:首钢园区形成了国际化视野的潮流运动中心和“体育+产业”融合创新中心;首钢园区短道、花样滑冰、冰壶、冰球4个冰上场馆均可以举办国际级赛事及开展高端体育培训;首钢极限公园场地规模居于全国前三,是北京市最大的户外滑板、攀岩场;首钢滑雪大跳台作为北京冬奥会市区内唯一的雪上项目比赛场地,更成为了地标景点和“网红打卡地”……钢铁老大哥玩起“共享办奥”来毫不含糊。
  如今,沿着北京长安街一路西行,石景山下,首钢园区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是世界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工业区复兴的典范!”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称赞的那样,在首钢园区里跃动的冬奥元素,让世界感受到了钢铁与奥运的共融共享。
  从冬季到四季——紧抓冬奥机遇,提速冰雪运动发展
  “共享冬奥”既是庄严承诺,更是发展契机。与冰雪运动强国相比,我国冰雪运动起步较晚,群众参与面不广,产业基础薄弱,曾一度被认为是小众运动。直到2002年,我国才夺得了第一枚冬奥金牌。那一年,我国的滑雪运动参与者还不到总人口的1%。直到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冰雪运动才正式进入大众视野。
  根据《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遗产报告(2022)》显示,冬奥会筹办6年来,大众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大幅增加,冰雪运动在广大青少年中快速推广,残疾人冰雪运动广泛开展,冰雪运动竞技水平跨越式提升,各类冰雪运动赛事蓬勃开展,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加快供给,冰雪运动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2022年1月13日,北京冬奥组委宣布:“带动3亿人民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已经成为现实!”据了解,目前我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已经达到了3.46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率接近25%。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和803块室内外各种滑雪场;参加全国性冰雪运动比赛的注册运动员已突破1万人,而在2015年,这个数字只有5111人。
  此外,在本届冬奥会109个小项中,有1/3此前并未开展。而作为本届冬奥会的东道主,我国将实现冬奥项目“全面参赛”,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
  “发展冰雪运动是一个长期的、不是短期的行为,中国庞大的人口,从人口基数和发展需求来看,中国冬季运动的场地目前还不算多。我们在冬奥会以后,这方面还要有大的发展,不会停止,而是要越来越好、越来越多。”从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的话里不难看出,我国探索冰雪运动的脚步才刚刚起步。
  “共享冬奥”推动了我国冰雪运动的跨越式发展。如今,因冬奥会而新建改建的室内冰场、雪场推动着我国冰雪运动从冬季向四季延伸,成为大众生活的新风尚。
图片源于网络
  从小众到大众——延续场馆寿命,谋划赛后功能转换
  奥运场馆寿命短是世界性难题。与具有普适性的夏季运动项目不同,冬季运动项目普遍难度较大、危险系数较高,普通群众参与的门槛也较高。
  为了延续冬奥场馆的使用寿命,北京冬奥场馆在设计上既注重保障国家队训练需求,又要考虑远期场馆的功能转换。
  张功焰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在北京冬奥会结束后,“四块冰”计划将训练场馆转为社会设施,向公众开放,变身为可以承接综合赛事的永久性比赛场馆,为普及冰上运动做贡献。
图片源于网络
  实际上,北京冬奥组委在场馆建设初期就考虑到了场馆未来使用寿命的延续性问题。例如,拥有1.2万平方米冰面的国家速滑馆可以通过制冷的分区划分成不同大小的冰面,以满足不同的冰上活动需求,进而开展多种形式的冰上活动;高山滑雪赛道设置了大众雪道,为普通滑雪爱好者提供了安全的体验环境;考虑到雪车、雪橇运动的门槛更高、难度更大,建设方在赛道末端及相对平缓、弯道较少的地方设置了群众体验入口,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
  “这样做一方面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国际顶级冰雪运动场馆的特色,另一方面通过老百姓亲身参与,对于带动大众体育活动和促进体育产业发展都将发挥积极作用。”张功焰说。
  待北京冬奥会结束后,冬奥场馆面向的群体将从服务体育比赛的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拓展到更多喜欢冰雪体育运动的大众。
  “首钢要努力把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区域建成传承奥林匹克文化和体育精神的‘体育+产业’的示范区,打造成奥运设施赛后利用的新典范。”张功焰对赛后园区运营提出了新的想法,“我们要发挥冬奥带动效应,做好冬奥遗产利用,发展大众体育健身,普及冰雪运动,培养和造就一批办赛人才队伍,助力培育和打造一批冰雪企业。”
  “秀池北路”“焦化厂路”“群明湖大街”……首钢园区随处可见这样的指路牌。“冬奥会后,这些道路将交付北京市,与周边道路相连相通,极大方便北京市民的出行。”首建投公司党委副书记张福杰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当然,来我们园区也方便多了。”
  后冬奥时代,将是一个我国冰雪体育运动飞速发展的时代,更将是一个让首钢大放异彩的时代。正如首钢集团层面谋划的那样,首钢园区将认真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中“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定位,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一切为了奥运,首钢与奥运同行”的誓言正在实现。可以预见,北京冬奥会后,首钢园区将成为普及国际先进冰雪文化的重要窗口。在这里,钢铁与冰雪深深结缘,古老与现代完美融合,工业与体育亲密交融。首钢正肩负全新的历史使命,在这片热土上激情澎湃、砥砺奋进,一起向未来!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