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走进智慧钢城】吉林建龙:坚定不移向数智化、创新型企业转型

2022-04-08 00:00:00

走进智慧钢城
  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而智慧制造是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吉林建龙紧紧把握科技迅猛发展的脉搏,结合未来发展方向,经过十余载不懈努力和探索,开创了一条符合自身条件的智能化发展之路,彻底实现由传统制造向智慧制造方式的转型,一座智慧钢城已经崛起。
  智慧制造发展意义
  吉林建龙多年来坚持体系化,精细化管理的发展理念,形成稳产提产、动态经营、智慧制造三位一体的生产经营体系;智慧制造在生产方面促进企业稳产提产,在经营方面提供高效的数据支撑,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指导依据,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吉林建龙智慧制造的推进目标是打造智慧工厂。一是装备智能化,即从智能仪表应用、变频驱动改造、图像视频分析等方面进行基础建设。二是生产自动化,即优化工序自动控制,开发智能管理工具及系统,提升生产效率。三是管理信息化,即通过EMS及ERP固化管理成果,提升内部资源的有效管理。四是决策数字化,即建设智能和专业平台,将暗数据点亮,支撑数据化决策。
  其在智慧制造方面的推进思路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顶层设计,管理先行——推行体系化、系统化管理思路,用体系固化管理;6层信息化顶层架构设计,全过程智能规划,支撑管理决策。二是基础夯实,智能辅助——通过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体系;全面信息采集,用智能化手段辅助管理,实现企业管理智能化。三是财务核心,效益优先——智慧制造辅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日成本自动关账,日清日结;高效动态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四是业务主导,全员参与——以业务需求为导向,IT技术做支撑;全员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共同参与智慧制造建设。
智慧制造系统架构
  智慧制造发展历程
  ➤网络化(2008年-2011年)——工程基础建设阶段
  伴随主体建设完成,吉林建龙信息化基础建设全面建成投入运营,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保障数据流畅通,为数据自动抓取打下坚实基础。
  吉林建龙工厂建设历时3年,于2011年顺利投产,作为建龙集团新建钢铁子公司,在设计之初充分考虑了工厂自动化布局,具有完备的网络基础建设和能够实现控制数据全面采集的基础仪表建设,同时在焦化、炼铁、炼钢、轧钢领域均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辅助生产操作,为后续智慧制造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信息化(2012年-2016年)——管理体系完善
  2012年~2016年,吉林建龙全面导入体系化管理,使管理流程固化融合到ERP系统,同时完成质量、环境、能源、测量管理体系认证。
  吉林建龙在管理的道路上不断自我完善和改进,先后完成各项体系认证、组织机构优化等,并通过ERP管理进行体系固化,同时引入EMS系统完善能源管理,将EMS与ERP系统融合,构筑吉林建龙生产经营管理体系。
  ➤数字化(2017年-2019年)——数字化变革“331规划”
  吉林建龙在董事长张志祥指导下,开展智慧制造整体规划实施,利用良好的设备基础以及与外部厂商构建的生态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谋划以“3+3+1”(产能提升、质量提升、效率提升+人力优化、成本优化、能耗优化+安全保障)实施规划,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企业综合实力为原则。
  2017年~2019年,吉林建龙对智能化管理模式和技术路线进行探索及拓展,规划331智慧制造发展目标,全面实施并完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
  吉林建龙利用3年时间由点向面累计推进项目132项,为生产高效稳定、企业降本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化转型(2020年-2021年)——“8+1战略平台”实施
  2020年~2022年,吉林建龙规划八个专业平台及一个决策平台,重点挖掘数据价值,利用大数据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并完成三级等保认证,保障信息安全。
  近年来,随着体系化管理的不断完善,吉林建龙清晰地意识到数据管理的价值和意义,如何高效利用数据,挖掘数据背后价值,是吉林建龙首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董事长“管理数字化,数字责任化”的深刻解读,吉林建龙规划了8个专业平台和1个决策平台,将体系化管理思想融入到平台中,盘活数据资产,挖掘数据价值,让决策更智慧!
  ➤智能化(未来)——向工业4.0迈进
  未来,通过人工智能、5G、云计算、大数据等ICT技术的创新研发与应用,以建龙信息科技公司为载体,吉林建龙将完善生态建设,加速数字化转型,向工业4.0不断迈进。
  目前,吉林建龙通过产、学、研、用的不断深入实践,已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能够向外拓展智慧成果。2021年6月,吉林建龙钢铁全资子公司吉林建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预示着吉林建龙智慧制造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建龙信息科技通过不断的研发与探索,拓宽思路,扩展场景,以智慧制造为主线,打造具有建龙特色的高端产品。
  建龙科技目前主打产品包括数据平台产品、系统集成产品和智能装备产品三大系列,后续将拓展其他智能产品。一是业务主导设计的数据应用平台。二是基于提产增效的控制系统优化。三是服务现场的智能装备创新应用。
  建龙科技以吉林建龙为根据地,扎根于此,为吉林建龙提供可靠的运维保障,同时与院校企形成生态,开展以吉林建龙为中试基地的创新应用和创新研发。
  智慧制造收获与体会
  在研发投入方面,吉林建龙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从基础功能完善、信息化管理拓展到数据价值挖掘,全面提升智慧制造创新能力和价值。2017~2021年,吉林建龙累计完成318项智慧制造项目,投入科研资金1.08亿元,累计创效8586万元,降低岗位劳动强度64项,人力优化248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完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吉林建龙2021年荣获奖项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三等奖、吉林省质量奖、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以及2021年度企业标准领跑者称号。
  在人才培养方面,吉林建龙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多维度、全方面的规划,以“项目锻炼+内外训”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专业人员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累计培养高端人才52人。
  在项目建设方面,吉林建龙以专业工作室为基本单元,以课题和专案为抓手, 融入金融、绿色低碳、数字化、智能化等转型期的基因,重点加强精细化管理,针对项目建设积累宝贵经验,逐步培养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专业人员队伍。
  在外部培训方面,本着积极开扩视野、拓宽认知范围、强化专业技能水平的态度,吉林建龙与西门子、施耐德、和利时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展开全面技术交流,旨在通过培训让专业人员更加深入了解控制系统硬件架构、系统组成、编程逻辑与工程实例,在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打造良好的“学习型团队”。
  在内部培训方面,吉林建龙分组对RabbitMQ、SpringBoot框架、Vue等主流前沿技术知识展开研讨学习,并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共享,通过内部相互培训的方式,使得整个研发团队都能够熟练运用前沿技术进行项目开发。
  如何推进钢铁企业智慧制造建设发展,是现阶段所有钢企面临的一项发展问题,吉林建龙在推进智慧制造发展有以下四方面优势:
  一是领导支持。智慧制造是一把手工程,是企业优化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建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智慧制造推进组织,增强全员的智慧制造意识,提供必要的管理、技术、资金支持,保障智慧制造稳步推进。
  二是基础保障。良好的信息化基础是保障,吉林建龙在建厂之初就充分考虑工厂自动化布局,底层数据采集率在90%以上,工序网络全覆盖实现互联互通,为自动控制及远程操作提供支撑,数据不落地。
  三是人才保障。智慧制造工作顺利开展得益于IT和ET的深度融合,主体生产部门和职能部门的团队协作,形成合力将项目快速攻关落地,逐步培养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智造团队。
  四是政府扶持。吉林建龙在智慧制造方面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指导,匹配资源并提供政策资金支持。政府多次组织专家培训、现场指导,为吉林建龙数字化转型提出宝贵意见。
  结束语
  在世纪疫情冲击下,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对吉林建龙而言,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吉林建龙将继续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扎实做好稳定保障工作;以加大数字化、提升智能化、深入数智化为目标,并且在政府支持下,坚定不移向数智化企业、创新型企业转型,努力打造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智慧制造创新基地,全面开启从“智慧钢城”领域步入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新篇章!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