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通讯员 鲁娜 报道
鞍钢集团本钢北营公司新一号高炉。(田铮 摄)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抬头望去,是一碧万顷的“天空蓝”。
桃花争艳,柳叶出新——放眼四顾,是心旷神怡的“生态绿”。
近年来,本钢集团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鞍钢集团整体布局,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努力建设“AAA”级景区花园式工厂和环境友好型企业,以实际行动探索“双碳”实现路径。
减少碳排放:绿色制造 守护一片蓝天
板材炼铁总厂焦化分厂飘出的味道一度成为空气质量的“风向标”,这是上世纪70年代本钢生产条件的缩影。1976年,该分厂投产的硫酸尾气净化装置,是本钢第一台环保设施。从此,在守护蓝天的道路上,本钢从未停歇。
“十一五”到“十三五”期间,本钢全力推进技术装备大型化、现代化和高效化,优化产品结构和工艺结构,快速淘汰落后产能,大力上马环保项目。同时,本钢将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蓝天工程”作为绿色生态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纳入环保工作。
2021年,本钢在积极推进改革发展、推进鞍钢本钢重组顺利进行和保证生产经营稳步向好的同时,顶住成本压力,加快推进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明确了板材炼铁总厂烧结系统电除尘改造、北营炼铁总厂1号焦炉烟气脱硫脱硝等8项超低排放改造项目,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确保钢铁行业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
“本钢重点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板材炼铁总厂8号、9号焦炉烟气脱硫脱硝工程于2020年10月开工建设,2021年12月28日,该工程项目投入运行。目前该工程项目各项指标远优于国家现行排放标准,达到超低排放标准。作为项目运行效果的见证,板材厂区内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周围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板材炼铁总厂王刚介绍。
北营炼铁总厂焦化分厂三回收作业区首席操作张成展,也有相似的感受。作为该分厂超低排放项目——焦化废水异味治理项目日常运行的直接管理者,张成展兴奋地说:“通过对焦化废水治理过程逸散的废气进行充分回收,有害气体和碳排放治理效果显著,现在焦炉周边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增加碳吸收:植树添绿 打造“花园式工厂”
近年来,本钢始终以“绿”为主,力求厂区景观设置有特色、有品位。在实际工作中,本钢持续加大厂容绿化投入力度,每年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日常绿化管理。经过多年创新设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厂区绿化面积逐年扩大,呈现出以绿色为底色,厂房、高炉掩映在桃红柳绿间的生动美景。
“这几年厂区变化真大,到处都能看到花草树木。”“是啊,看到这些花花草草,心情也舒畅了许多。”厂区内职工们的脸上挂着笑容,话语间流露出一种自豪感和幸福感。
发展循环经济:二次利用 “废气”变成“动力源”
坐落在太子河沿岸滨河路上的板材能源管控中心CCPP发电项目是本钢一项重要节能环保项目。主机采用上海电气集团研发的低热值AE94.2KS燃机,每年可发电约13亿千瓦时。项目主体包括一套100兆瓦燃气轮机组、一套三压余热锅炉、一套80兆瓦汽轮发电机组及相关辅助设施,具体包括燃机主厂房、余热锅炉、汽机主厂房、集控综合楼、循环水冷却设施和泵房、区域总图设施、相关辅助设施、相关能源介质配套设施等。
在主控楼三楼窗明几净的大厅里,20多台电脑正有序地工作着。透过玻璃放眼望去,室外太子河水静静流淌,室内绿植赏心悦目,操作工人专注忙碌,一切都显得那样和谐自然。
“这里就是板材能源管控中心CCPP中控室,该项目于2019年9月29日开工建设,目前经过72+24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后,实现稳定顺行。”板材能源管控中心杨东旭语气中充满自豪。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CCPP发电项目采用世界先进的低热值燃料(高炉、焦炉混合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充分回收炼焦、炼铁、炼钢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并将其转化为电能。在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提高用电量自给率、降低本钢外购电费的同时,还可缓解东北电网的供电压力。
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发展循环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本钢积极探索“双碳”实现路径,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企业发展血脉中,积极承担起央企造福社会、守护一方的责任,用行动守护本溪这座“山水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