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走进绿色钢城】包钢:绿色低碳发展的坚定行动派

2022-06-10 10:00: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实习记者 于泓泽 通讯员 赵伟佳 报道
 
包钢十里厂区鸟瞰图。(白立新 摄)
  阴山脚、黄河畔,昆都仑河穿城而过,东西两岸,伟岸钢城与幸福家园隔河呼应,一幅钢厂与城市和谐共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长卷徐徐展开。
  从全力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到超前谋划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从推动共建以科技赋能绿色化转型到助力包头市“无废城市”建设……包钢是生态环境治理的坚定行动派,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企业的发展之纲,将走好绿色发展新路子作为“应对一切复杂局面的根本大计”。
  包钢从“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中提升对发展与统一逻辑关系的认识;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环保认同中,将企业价值观与时代要求紧紧相系;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作为企业价值追求,辩证解答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之问。
  包钢前瞻谋划绿色发展,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近年来在污染防治、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投入资金近150亿元,节能项目累计投资约5.6亿元,钢铁、稀土等板块累计节能50万吨标准煤,主要污染物吨钢排放指标下降幅度超过30%,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包钢以“生产经营服从于环境约束,生产组织让步于环境治理”原则,体现生态优先;以落实“双碳”、产能产量“双控”,各项能源环保指标显著提升,彰显绿色发展理念。
  包钢率先发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庄严承诺,更有扎实行动,相继留下了碳交易、碳捕集、碳封存、碳资产管理、氢冶金技术研究等绿色新足迹。包钢与岳阳林纸合作开展碳汇交易,争取碳减排金融支持,探索碳配额资产化方案;建设全球首套固废和二氧化碳矿化示范产业化项目,发挥环保效应,不仅让钢铁渣“变废为宝”,实现固废利用的的产业化示范,而且每年可封存二氧化碳4万吨,实现绿色循环。
  不仅如此,“十四五”期间,包钢计划投入8.15亿元降碳资金,拓展生态碳汇途径,开发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筹建内蒙古自治区及钢铁行业最大的“CCUS碳中和”全产业链示范工程,实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应用。
  包钢以科技赋能绿色化转型,建设了多项国际国内领先的环保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在没有任何借鉴的情况下,包钢创新将石灰石—石膏法与循环流化床(CFB)半干法协同使用,形成了国内高氟高硫球团烟气超低排放的示范;开展黄河流域钢铁行业首例浓盐水提盐项目,每年可减少浓盐水排放300万吨,并实现浓盐水淡化回用。除此以外,包钢还积极推进烧结烟气脱硫产物资源化利用、余热回收及自产饱和蒸汽发电、冷轧全氢罩式退火炉氢气回收等项目,环保科技工作走在钢铁行业前列。
  包钢也是探索绿色低碳发展全球合作的践行者,充分发挥产学研用优势,深度融合先进技术,提前谋划,精心布局,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围绕钢铁渣综合利用开展全球首例跨国研究实践,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为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包钢以绿为媒,不断探索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让起于戈壁荒滩的钢铁企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谱成绿色乐章。截至目前,包钢厂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7.3%,包钢人建起了100万平方米的昆河防护林带,修建了42公顷的河西公园、南沙坑林带、包钢生态广场,在厂区与城区间构筑起“绿色屏障”。包钢以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完成渣山绿化86万平方米、矿山复垦绿化198.5万平方米,种植苗木1530亩,使尾矿坝库区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修复,成为新的城市“绿肺”。全国“绿色工厂”“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绿化模范单位”“绿色矿山”等诸多称号也是包钢绿色低碳发展的荣誉见证。
  站在新起点,谋划新未来。包钢将坚定不移地执绿色之笔,绘发展之卷,让绿色化转型、绿色生产力、绿色新动能给包钢高质量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