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今日热点

改革迈入纵深 企业活力更足——包钢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纪实

2022-05-16 09:51: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实习记者 于泓泽 报道

  5月7日,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视频方式组织召开地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会上,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肯定全国地方国企改革成绩时,充分肯定和表扬了包钢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成果。
  包钢以党中央指引为根本遵循,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自2020年以来,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啃“硬骨头”,蹚“深水区”,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动力、向改革要效益,实现了从巨额亏损到逐年减亏治亏、扭亏为盈,再到创出历史最好业绩的重大转变,成为内蒙古首家营业收入超千亿元企业、国企改革重大征程的排头兵。
  一组数据客观印证了包钢改革成效。2021年,包钢全年营业收入达到1280亿元,同比增长47.68%;合并利润达到102.66亿元,同比增长545.3%;上缴税费69.2亿元,同比增长53.4%。到2021年底,包钢资产负债率由2017年的80.5%降到63.5%,稀土折氧化物产量由5.4万吨提高到10万吨以上;稀土钢产品更是实现“从无到有”,2021年产量达到68万吨,各项节能环保指标日趋向好、大幅提升。
  改革,是闯关夺隘的唯一出路
  成立于1954年的包钢,是新中国“一五”时期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是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起来的第一家大型钢铁企业。近70年挺立边陲、披荆斩棘,包钢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振兴祖国民族工业、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带动边疆地区发展做出了令人瞩目的卓越贡献。但就是这样一家老牌国企,在市场经济下同样不可避免受到剧烈市场竞争引发的巨大冲击。
  2014年~2016年,囿于长期体制机制不活的历史陈疾,加之外部市场急速萎缩,包钢落入了一个历史低迷期,连续3年巨额亏损,不仅遭受金融机构、资本市场的“冷眼相待”,还遭到内部职工的频频质疑,企业跌入前所未有的“寒冬期”。
  “必须自我革新,否则死路一条!”“要想挺过去,自己先得立起来!”生死存亡一线间,包钢党委循着党中央的正确引领吹响冲锋号,指明唯有坚定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唯有坚持刮骨疗毒、全面深化改革,以减负担、添活力为切入点,坚决向体制机制顽疾开刀,才能使企业获得突破重围的生机。包钢党委高度凝聚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并形成共识——“改革,是包钢闯关夺隘、扭转局面的唯一出路。”
  改革攻关始维艰。征途既启,包钢党委全面加强党组织对改革工作的把关定向,引领57个基层党委、33个党总支、549个党支部,带领20970名包钢党员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统领,紧锣密鼓推进各项改革。第一步,《包钢党委在深化市场化改革中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暂行规定》出台,明确了指导思想,明晰了党组织及负责人的职能定位,优化配备调整,加强考核管理,增强关爱激励。紧接着,包钢党委第一时间选优配强改革单位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发挥党组织在市场化选聘中的关键作用,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包钢党委创新开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旗下北方稀土针对所属50余家分子企业分布在全国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实际情况,从有效管控和规范运行两个维度发力,成立内蒙古首家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管理中心,统一管理混企党建工作;构建若干混企党建管理运行机制,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促进国有、民营两种机制优势互补,既保证党的工作始终规范运行,又保护民企机制活力持续迸发。
  依托改革的巨大推力,短短5年间,包钢实现了从巨额亏损到减亏治亏、扭亏为盈、不断增盈的重大转变,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员工队伍活力四射;在全面构建现代化集团管控模式的同时,企业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续写了“齐心协力建包钢”新时代篇章。
  事实也一再印证,加强党的领导,是包钢挽狂澜于既倒、引领企业奔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宝。
  改革,首先要在“人”上下功夫
  改革的出发点在于人,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人,把涉及“人”的问题改出正确方向、改出明显成效、改出显著福祉,是改革的真正目的所在。包钢以人的发展促进企业的发展,以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为契机,推动“瘦身健体”,实现“轻装上阵”。
  包钢将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实现社会服务职能顺利移交,作为企业集中力量做强主业的重要举措。几年间,在全力保证剥离机构和人员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包钢相继完成“三供一业”、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医疗卫生、市政设施、退休人员管理等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剥离,累计移交机构28个,移交员工近5200人、退休人员6.2万人,移交资产总额达到24亿元以上,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企业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老大难”问题,为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施展拳脚极大减负。
  包钢大力实施机构人员优化整合,实行“全体起立”逐级选聘机制。聚焦总部机关化问题,取消运行多年的机关部、处,部门不再设置二级机构,同时对各级管理、技术、操作人员实施全面筛选。通过刀刃向内大胆改革,集团机关部门由18个精简至9个,基层单位机构缩减13%,在岗职工减少24.17%,厂处职干部减少28%,两级机关人员减少41%,劳务用工减少5000余人。去除冗繁,轻装上阵,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升级,员工整体素质显著提升。
  低效无效资产、亏损企业是制约企业提质创效的一大顽疾。包钢加大“处僵治困”力度,依托持续盘活闲置资产,使闲置产线逐步恢复元气,资产利用率明显提高,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包钢压缩企业层级,大幅减少法人户数。2018年~2021年,包钢累计压缩企业层级24家,减少法人户数93家,着力构建“业务有进有退、企业优胜劣汰、板块专业化经营、管控精干高效”的发展格局,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节节攀升。
  包钢主动转换经营机制,以完善市场化激励机制为龙头,形成具有相当竞争力的激励制度和激励水平,推动企业步入良性循环、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2021年2月份,包钢拿出50个行政正职岗位,面向全社会公开选聘经营管理团队人员。这一做法打破了传统行政级别界限和“阶梯式”选拔任用机制,打破体制束缚和年龄、资格、身份限制。一石激起千层浪,企业内外147位报名者踊跃参与。动真碰硬,唯才是举,包钢最终遴选新成员45人,退出19人,实现由职级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干部“身份重塑”。
  包钢在内蒙古率先推行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打破干部身份“铁饭碗”,签订经营管理团队经营业绩责任书,三年一任期、一年一评价,打通领导人员退出通道,构建合理高效、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用人机制,让企业干部在工作一线摸爬滚打、锻炼成长,把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良将贤才及时选拔到企业领导岗位上来。包钢持续深化企业用工改革,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用工体系,实现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员工能进能出,人员配置更加高效,用工结构愈加优化,打造出一支符合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工作效能与素质“双高”的人员队伍。
  包钢还实施知识、技术、管理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改革,打破“终身制”“大锅饭”,营造“不看身份、不看级别,只看岗位、只看贡献”的良性氛围,干部职工放开手脚拼、甩开膀子干,真正带动和激发出工作活力、创造能力与竞争实力,人才资源不断转化成为赋能企业改革创新与管理提升的不竭动力。
  改革,让包钢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包钢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调整存量,实施以稀土为重心的战略转型,大力发展稀土钢新材料和稀土功能材料,以持续推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2016年末,曾为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立下赫赫战功的包钢2号高炉光荣退役,这是自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我国钢铁行业拆除的最大一座高炉。此举一出,包钢压缩炼铁产能133万吨,每年减少烟粉尘排放约2800吨、二氧化硫排放约57吨。
  据统计,包钢近年来在污染防治、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投资已超150亿元,开展重点项目百余个。到2021年底,包钢各项主要污染物吨钢排放指标下降幅度已超30%,细颗粒物年均值降至每立方米35微克,超额完成大气污染防控目标任务。“绿色工厂”“中国钢铁工业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等荣誉纷至沓来,包钢为内蒙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做出了重要贡献。
  神奇瑰丽的白云鄂博宝藏,赋予包钢独一无二的资源禀赋。包钢将发展核心锚定以稀土为重心的战略转型,以发展稀土钢新材料为中心,稀土钢板材项目全面建成达产,生产装备水平跃升世界一流,产品结构调整成果显著,稀土钢轨、稀土风电用钢等高品质稀土钢产品相继问世,产品耐磨性、耐腐蚀性、韧性等性能表现优异,累计产销量超过百万吨,深受用户青睐。相比“十二五”末,包钢稀土功能材料产量增长205%。
  2021年初,“做强做优做大两大主业和五大新兴产业”首次载入包钢“两会”报告,成为包钢“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落实“十四五”发展决策的重要行动指南。1年多来,包钢携手行业龙头金石资源,加快推动萤石及后续氟化工产业延伸,大力发展资源及综合利用产业;携手中远海运发展集装箱制造和转运业务,物流产业迈向全流程现代化;依托现有800万吨焦炭产能,与宝武炭材携手建设30万吨焦油深加工项目;“三废”治理、固废综合利用、土壤修复等新兴产业业务,助推企业由环保投入型向环保收益型蜕变;瞄准装备及现代服务产业新领域深化改革,兼顾内外部市场,拓展维检修服务、装备制造、信息技术、设计勘探、文化旅游、城市生活服务等领域市场份额,初步形成国内知名、区域一流的工业与城市服务体系,锻造出新的效益增长点。
  改革,为包钢建立起更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
  在推动国企改革迈入纵深的进程中,包钢通过合资新设、兼并重组、增资扩股等方式,多管齐下引入社会资本、先进技术、优质产品、精英人才及管理模式,持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实现宜控则控、宜参则参。2018年,包钢与上海钢联物流公司联合混改,成立内蒙古包钢钢联物流有限公司,在包钢控股基础上,试点交运营权予对方。2019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3亿元、利润3700万元;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4.47亿元、利润4800万元;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利润3300万元,主要经济指标格外亮眼。这种以“混资本”促“改机制”,成为包钢建立更加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大刀阔斧推行改革的鲜活样本。
  作为“科改示范企业”试点单位,包钢努力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创新体系,推动企业真正实现由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转变。包钢在稀土研究院试点推进科改示范行动,实施科研人员股权激励,走在了内蒙古国有企业前列;包钢将5家科研院所纳入白云鄂博国家重点实验室,实行提级管理;在企业科研战线实施“揭榜挂帅”,为解决企业“卡脖子”关键技术拓宽了突破渠道……一批科研创新“尖兵”涌现。通过科技激励机制出新招、出实招,助力包钢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3月24日,稀土研究院全网发布“卓越计划”人才招聘启事,500万元年薪重金吸纳高端人才;4月16日,稀土研究院科技创新再出大动作,柔性引进8位人才加入包钢科研战队,壮大企业科研实力。
  2022年1月份,包钢“两会”胜利召开。综观包钢“两会”报告,“全面对标中国宝武提升企业发展能力和水平,建立独具特色的对标体系,坚定实施‘对标中国宝武能力提升系统工程’,加快建成国内一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占据重要篇幅。去年以来,包钢认清找准中国宝武与包钢产业协同性强、业务契合度高等一系列优势,立足我国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转型发展,积极推进产业对接,在工业气体、清洁能源、焦油深加工、钢管产业、矿产资源、节能环保、固(危)废资源综合利用等多领域开展合作,共建业务协同、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今年初以来,包钢各板块、各领域对标一流、比肩一流衍生出的改革成效,正逐步呈现出多点开花、广结硕果的良好局面。今年第1季度,包钢营业收入预计实现312.13亿元,同比增加57.27亿元;利润总额预计18.34亿元,同比增加9.75亿元,首季度交出高分答卷。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