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第十七届中国钢铁流通促进大会召开——共谋新变局下钢铁产业链的创新发展之路

2022-09-29 10:02: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熊余平 徐可可 报道
 
  9月26日,以“变局与重构”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钢铁流通促进大会在苏州召开。来自全国钢铁生产企业的典型代表、贸易行业的领军企业、行业商(协)会齐聚一堂,共谋市场变局之下钢铁产业链的创新发展之路。
图为会议现场
  沙钢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王科,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原处长、国家广厦奖专家委员、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装配式标准化建筑研究院首席专家高真,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副主席侯利民,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陈雷鸣出席本次会议并致辞。
图为王科
图为高真
图为侯利民
图为陈雷鸣
  沙钢集团董事长助理、董事局经营部部长、高级工程师卢立华;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教授、博导,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大成;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一级巡视员杨建龙;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研究员级高级经济师侯海云;上海期货交易所商品一部经理王御印先后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
图为卢立华
图为刘大成
图为杨建龙以视频形式做报告
图为侯海云
图为王御印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联席会长、河北物流集团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继承,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联席会长、友发钢管集团董事长李茂津,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联席会长、华南物资集团董事总经理李刚,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新智建分会副秘书长、建筑产业化联盟执行秘书长侯威振,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新智建分会副秘书长崔东义,苏州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协会会长徐惠元,中国冶金报社副社长熊余平等嘉宾在现场参会。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李艳主持了此次大会。
图为李艳
图为会议现场
  在大会致辞和主题报告中,嘉宾们围绕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下游用钢行业发展趋势、钢铁行业面临的市场形势变化、钢铁及产业链企业的应对策略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
  钢铁产业链面临新形势新变局
  陈雷鸣在致辞中表示,受世界地缘政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以及中美关系等多重叠加因素的影响,全球通胀压力持续加大,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经济下行趋势未减。我国钢铁行业也遭遇了新一轮产能过剩、下游需求减缓、价格急速下滑、行业大面积亏损的严峻形势。这些新形势和新变局,给行业发展和企业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如何应对这种局面、在危中求机、对企业进行战略重构、价值重构、技术重构、产品重构、管理重构、供应链重构、市场重构、服务重构等,是如何“破局”的关键之所在。
  “希望今天的盛会能够给企业家们带来思路的变革、观念的引领、模式的创新、理念的升华,让我们在这一轮危机中探寻到创新发展的真谛,合作共赢的良策。”陈雷鸣说道。
  王科在致辞中表示,今年钢铁行业的挑战可谓严峻复杂,持续时间预计会比较长。“这就需要今天在座的领导和来宾们共同探讨如何在四季度让我们的行业做精做实做强,如何通过提升质量、改进服务,更好满足客户的需求。”他说。
  新变局下钢铁企业的应对策略
  2022年以来,钢铁行业市场复杂多变,受新冠疫情局部频发、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大宗物料价格大幅震荡,特别是5月份以来钢铁行业形势日趋严峻,困难明显加剧,不少企业已出现亏损,钢铁行业面临的运营压力越来越大。钢铁企业目前经营形势如何?有什么应对策略?卢立华和侯海云分别从沙钢和鞍钢的实际出发,进行了主题报告分享。
  卢立华介绍了新形势下沙钢的应对策略。一是加强研发创新技术攻关,包括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强化高端产品研发、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攻关、不断提升企业创新影响力。二是加快品牌塑造服务升级,包括强质量、塑品牌、优服务。三是推进节能低碳绿色发展,包括推进全流程极致用能、大力开发绿色低碳产品、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开展前沿低碳技术研究。四是促进数字转型智慧升级,包括抓好智能项目建设、抓好管控中心建设、抓好数字工厂建设。
  卢立华表示,抓好当前,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当前,沙钢与行业企业达成的最为重要的共识是稳定现金流,努力保生存。在此基础上,沙钢将把管理精细化、成本最低化、工艺最优化、流程最简化、效率最大化、管控集中化作为重要抓手,进一步苦练内功、壮大实力。未来,沙钢将“做精做实做强”作为企业发展的行动指南,通过继续大力抓好创新引领、品牌先行、绿色相伴、数智加速等,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侯海云介绍了鞍钢顺应形势不断进行战略调整的经验。她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鞍钢集团强化战略思维,保持战略定力,科学把握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从时代大潮、市场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索历史规律,把面对当下和谋划未来统一起来,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实施战略重构,努力掌握战略主动权。
  侯海云指出,在当前形势下,要发挥现代供应链体系在鞍钢战略重构目标实现中的作用。一是全力稳定供应链,确保关键领域安全稳健发展;二是有效提升价值链,提升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科学布局产业链,提高产业配套发展能力;四是协同打造创新链,保障关键产业自主可控。
  多方献计钢铁产业链稳定发展
  应对市场新变局,需要钢铁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中国金属材料协会成员涵盖钢铁产业链的原燃料企业、生产企业、贸易企业、加工企业、仓储企业、物流配送企业、电子商务企业、设备制造企业、终端用户和有关科研院所、各类高校、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研究机构、咨询机构、信息机构等。在本次大会上,与会嘉宾从不同方面为钢铁产业链稳定发展建言献策。
  高真、侯利民从建筑用钢领域对共同做强产业链提出了建议。
  高真表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产业,必须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建筑产品、建造方式、建筑产业工人队伍迈向现代化。建筑业的发展要以绿色低碳为目标,加快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加强科技创新和引领,加强技术攻关,围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实现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的迭代升级、突破发展,推动“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同时,建筑业企业应着眼于工程总承包、投建运一体化、“BIM+”、新基建等新业务模式,掌握业务核心要点,结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谋划转型升级策略,优化管理体系,培养人才队伍,保持建筑业企业的竞争力,推动建筑市场可持续健康发展。
  侯利民表示,近期,住建部加大了对施工单位的管控和提高品质的要求。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出台,建筑领域也提出了打造智慧工地、培养产业化工人的新要求,包括加强环保监控、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比率,推行相关行业团体标准,以及加大对钢筋集中加工的推广、提升建筑工程自动化水平等,这些都成为了现阶段住建部明确的工作重点。
  侯利民说道,当然,众所周知,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需要相关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同心协力,共同推进。尤其是这些领域的行业协会组织,更要坚定不移地发挥行业的引领作用,带动整个行业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作为全国房地产商会的代表,我们也将携手中金协,以国家政策和方针为导向,与中金协共同做好建筑领域的相关工作,以推动钢铁行业和建筑行业的共同发展,确保完成国家赋予的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行业使命。
  杨建龙在题为《对2013年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展望》的专题报告中指出,未来15年我国住房需求仍有超过200亿平方米的巨量规模,新房市场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房地产开发仍有市场空间,不会出现断崖式下降,也不会再现非理性繁荣。
  杨建龙分析道,人口因素是住房需求的底层力量。人口支持比为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数量与15岁以下和64岁以上人口数量之和的比值。根据日韩等国经验,人口支持比峰值领先住房需求峰值3~4年,住房发展阶段均经历快速增长期、高位震荡期和下降期。中国人口支持比已经在2010年达峰,当前我国住房总需求已进入下降期。2010年到2014年是我国住房需求的巅峰期。“十三五”期间住房市场18.9亿平米,“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期间住房总需求呈现逐步下台阶的特征,到2035年降至13.3亿平米,15年间年均降速2.5%。总体来看,预计2021-2035年我国将有200亿~250亿平方米的住房消费需求释放,年均产生住房消费需求15亿平方米。未来新增住房需求可以分为三类:人口从农村向城镇异地转移带来的刚性住房需求,城镇居民和就地城镇化居民住房面积增加带来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城镇老旧房屋拆除重建带来的拆迁更新需求。
  刘大成围绕“数字化重构企业新未来”的主题,对如何提升供应链水平提出建议。他表示,进入数字时代,我们可以看到生产能力越来越强,消费者也会越来越挑剔和多变。至于供应链,它需要完全以消费者为导向。供应链1.0时代,面对差异化需求,厂商选择将市场细分为更小的细分市场,采用大规模定制的方式来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供应链2.0时代,通过生产者资源的数字化整合,确保资源消耗最小化。供应链3.0时代,利用数字化支持的客户关系管理平台,提升精准预测能力。在供应链4.0时代,我们需要更贴近客户,让网络可见,让制造更快,让交货时间更短,形成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王御印围绕“发挥钢材期货功能,服务钢铁行业”进行了主题演讲。他表示,上期所螺纹钢、热轧卷板、不锈钢等钢材品种自上市以来,市场运行平稳、交割有序、风险可控,对我国钢铁行业优化产业结构、帮助企业管理价格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期货市场影响力也不断提升。近年来,为贴近现货市场需求、服务产业,上期所也顺应现货市场发展变化及时优化螺纹钢、热轧卷板期货相应规则,促进期货功能发挥。未来,上期所将提高产业客户服务深度作为未来的优化方向。首先是促进合约连续,通过引入钢材期货做市商,促进合约连续性。其次是优化交割流程、扩大交割库容、增加可交割资源,提高交割便利度。再次是加强场外市场建设,开展仓单交易与串换,推进场外期权、互换,满足产业企业多层次套保需求。在产品创新方面,上期所也将加快研发冷轧卷板期货,推动工业线材期货研究。
  坚定信心向未来
  尽管当前面临困难,但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钢铁产业链创新发展未来可期。
  侯海云表示,“十四五”战略目标远大、前景光明、任务艰巨,鞍钢集团将以冷静睿智的战略思维能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坚定沉着的战略行动能力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深化结构调整、提升行业地位和竞争力,以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推动“钢铁巨轮”向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新鞍钢和世界一流企业目标砥砺奋进、御风前行。
  王科表示,展望未来发展,沙钢将按照‘做精做强做实’的总体思路,继续在“高端精品、绿色低碳、智能制造”三个方面发力,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使企业继续保持在行业第一方阵。此外,还将与国内外各类优秀的专业化公司联合打造钢铁产业链合作平台,通过专业化整合,形成极致专业化基础上的规模效应,使联合的协同效应得以充分发挥。参加本次大会的很多企业与钢铁企业的关联度是比较紧密的。希望大家携起手来,以共赢思维做大市场、做强产业,结成更紧密的伙伴关系,共创美好明天。
  “我们坚信,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将稳步前进,向好发展!我们坚信,中金协将在‘第三次创业’的新征程中,坚守‘融通钢铁产业链,共建发展生态圈’‘提升产业链,优化供应链,重塑价值链,共建生态链’的宗旨和‘三百六十度无死角、二十四小时全天候’开放的理念,与广大会员一起开辟一条高质量发展、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协同发展的新途径!”陈雷鸣说道。
  大会同期举办了如何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数字化重构企业新未来、建筑钢材与装配式发展、智慧制造重构行业新生态等4个分论坛,与会企业代表分别就各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集中的探讨和交流。
 

 
图为会议分论坛现场
  其间,会议举办了“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钢管标准推进工作委员会”成立揭牌仪式、“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数据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2022年度全国金属材料行业A级信用企业发布仪式、首批物联网监管技术创新与应用试点单位发布仪式。
 

 
图为发布仪式现场
  本次大会由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主办,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国家有关部委、高等院校、业内著名专家、钢铁供应链上中下游副总经理以上的企业管理者、有关省市钢铁商(协)会领导500余人在现场参会。本次会议通过网络全程直播,经统计,线上直播观看有22516人次。
(部分图片由现代物流报、钢谷网提供)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