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冯夏庭:努力贡献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智慧与方案

2022-10-19 10:15: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徐可可 通讯员 刘颖慧 刘宇豪 报道

  “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和一线科技工作者,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我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作的报告,全面总结了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科学谋划和制定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表示。
  谈及对二十大报告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冯夏庭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等内容为高等教育发展和一流大学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冯夏庭坚定地表示。
东北大学十年发展硕果累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冯夏庭向《中国冶金报》记者回顾了十年来东北大学的发展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东北大学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四个面向”科技创新方向,瞄准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重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有组织创新,构筑大平台、凝聚大团队、攻关大项目、培育大成果,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营造一流创新生态,为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
  一是依托优势学科,优化资源配置,系统布局一流科技创新平台,汇聚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东北大学以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和获批工业智能与系统优化前沿科学中心、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交叉创新平台建设。学校成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科学中心、工业人工智能研究院、低碳钢铁前沿技术研究院等各类交叉创新平台24个,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
  二是紧紧围绕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一流大学定位集智攻关,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聚焦控制学科国际前沿,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生产全流程全局优化控制的原创性理论与方法,打破国外垄断,成果被写入国际自控联引领未来自动化发展方向白皮书。
  三是以重大关键技术和工程任务为牵引,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攻克系列“卡脖子”技术,扎实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高端金属材料制备领域实现关键突破,应用于第三代核电主管道、C919大飞机工程8万吨模锻压机支座等,填补多项国际国内空白;成功研发岩爆智能监测预警技术,预警准确率高于85%,成为深部工程建设、矿山安全开采的“守护者”。
  “我们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国际领先水平的实验设备装置与研发平台,系统地支撑了我国重大深部工程的安全高效建设。港珠澳大桥、世界上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大兴机场、981钻井平台等‘超级工程’,都有我们的技术和身影。”冯夏庭说道。
  四是打造全链条一体化培育机制,科技成果逐年快速增长,创新创造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十三五”以来,东北大学获评各级各类科技奖项322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4项,双牵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62项。
  冯夏庭特别提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北大学冶金学科整体实力获得显著提升,形成了以冶金物理化学为基础、钢铁冶金与有色金属冶金均衡发展的学科特色,共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1年,冶金工程学科成功入选新一轮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学科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行业共性难题,重点解决我国冶金行业高端金属材料制备、战略资源安全供给、低碳绿色发展等领域“卡脖子”难题,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国家重大装备及国防军工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显著增强。
  东北大学冶金学科之所以取得高质量发展,冯夏庭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注重加强顶层设计,打造大冶金学科群。围绕冶金工业高品质、绿色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通过统筹实施“新一代冶金技术”重大引领计划等工程,集中资金、政策、人才等资源,汇聚融通学科、人才、队伍、平台、项目等要素,打造以新模式、新内容、重交叉、强转化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大冶金学科群的发展体系。
  二是围绕冶金工业全流程,协同推进补链强链延链。学科聚焦冶金工业全流程,优化“采—选—冶—加”全流程产业链,构建政产学研用全链条融通发展机制,建设朝阳——东大矿冶研究院等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和项目,实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双突破,支撑和引领冶金工程学科的创新发展和冶金工业的转型升级。
  三是围绕“双碳”等国家战略,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学科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集聚矿业、冶金和材料等优势学科力量,打破学科壁垒,实施有组织科研攻关,发挥院士等大师引领作用,组建联合攻关大团队,构建多学科协同发展平台,打造全流程学科体系和一体化创新链。
  为推动钢铁行业产业链协同创新贡献力量
  钢铁行业产业链协同创新对行业加快攻克“卡脖子”技术有极大的推动效用。
  谈及东北大学在推动钢铁行业产业链协同创新方面的作用,冯夏庭表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重要论述要求,以提升钢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为重点,东北大学全力打造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绿色化工艺与装备研发平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围绕覆盖采矿、选矿、炼铁、炼钢、热轧、冷轧及短流程工艺的7个钢铁生产环节存在的“难点”“堵点”“痛点”“短板”,部署钢铁产业创新链,推动我国冶金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东北大学以协同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进行深度产学研合作,在绿色、智能、环保方面发力,加快建设“数字钢铁”,与河钢集团等冶金企业和华为集团等信息企业联合成立绿色智能联合创新中心,促进钢铁行业低成本、高效率实现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与鞍钢集团等企业联合,组建技术研究院、共建中试基地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我国的海洋、能源、工程机械、汽车等行业提供具有国际引领力与竞争力的高级钢材产品。
  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王国栋教授牵头编纂的《钢铁工业协同创新关键技术丛书》全套出版发行。丛书把一系列流程工艺、大数据和智能化等前沿技术和理论创新成果固化为知识创新成果,对于完善我国钢铁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理论体系,推广协同创新的技术成果、推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我国钢铁行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高校责无旁贷。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切实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加快基础前沿探索和关键技术突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更加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冯夏庭向《中国冶金报》记者表示。
  未来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冶金人才培养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冯夏庭告诉记者,东北大学一直以来自觉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东北大学冶金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在国内冶金类高校中一直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在教育部历次学科评估中人才培养质量都名列前茅。
  本科生实施“大类招生、分类培养”,贯彻“新工科”理念,打造“冶金+X”知识体系,持续优化培养计划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近年来,面向国家“双碳”战略和冶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需要,又增设了“绿色冶金”“智能冶金”方向,构建了以冶金工程专业知识为基础,融合“信息”“能源”“环境”等专业知识的培养体系,急行业所急,为行业培养和输送转型发展急需的交叉复合型人才。
  研究生培养与本科生有序衔接,本—硕—博培养计划贯通设计,梯次上升,确保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充分发挥冶金工程国家一流学科的强大科研实力和资源优势,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做“真科研”,博士生、硕士生在国家重大、重点科技项目和企业重大工程项目中锻炼成长,90%以上的博士学位论文结合现场科研题目展开,已毕业博士生70%以上的成果已经在生产一线应用。
  面向未来,东北大学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冶金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学科交叉、校企协同等育人优势,着力推进信息、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新样态教学、新形态教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全覆盖;强化行业科研优势,加强冶金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创新技术的研究,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以高水平研究培育高质量人才,为冶金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培养新一代交叉复合型创新科技人才,为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贡献东大力量。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要政治任务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要政治任务。”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冯夏庭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满怀激情。
  “我们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引导广大师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实现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上来,坚持学深悟透做实,确保入脑入心入行,真正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学校事业发展。”他说道。
  最后,冯夏庭表示,作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东北大学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面向”,践行“四个服务”,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深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一流学科体系,培养一流人才,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一流平台、产出一流成果,涵育一流文化生态、形成一流治理能力,加快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主动服务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努力贡献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智慧与方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