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非凡十年•企业篇】中国五冶:冶金报国不忘初心 实干兴邦再铸辉煌

2022-10-21 09:34: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通讯员 张炜栋 杨喜喜 报道
 
  中国五冶集团始建于1948年,是世界500强中国五矿、中冶集团旗下的核心骨干子公司,是集工程总承包、钢结构及装配式、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
  74年前乘风而起,诞生于白山黑水之间;64年前受命入川,成长于巴蜀大地之上;44年前挥师东进,绽放于漫漫东海之滨;改革开放以来转型提升,放眼于世界之林。回望与共和国同成长的光辉历程,中国五冶集团矢志冶金报国,在铸就全产业链顶级服务商的宏伟征程上,奋力前行。
  赓续红色基因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
  冶金建设是中国五冶集团的“根”和“魂”,是中国五冶集团发展的不变底色,更是流淌在“五冶人”血脉中的“红色基因”。作为中国五矿、中国中冶“冶金建设国家队”阵容中的核心骨干子企业,从70年前在东北建设老工业基地开始,到南下重庆建设重钢、扎根成都建设无缝钢管厂……中国五冶集团始终不忘冶金报国初心使命,听党话跟党走,始终将实现共和国钢铁强国的梦想作为己任,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转战大江南北,参加了重钢、鞍钢、武钢、包钢、攀钢和宝钢等国家重要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任务,为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立下了卓越功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五冶集团热血挥洒“冶金强国梦”,紧跟中国五矿、中冶集团最新战略部署,强化政治引领,与时俱进调整、优化冶金产业布局,抓牢顶层设计,聚焦宝钢、武钢、湛钢、首钢、马钢、河钢邯钢、太钢、中天钢铁等多个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建设工程任务,重点围绕焦化、冷轧、烧结及球团、钢管、棒材等领域高标准引领、高水平推进、高质量建设,打造了一大批享誉全国的精品工程,推动冶金建设国家队“再拔尖、再拔高、再创业”迈出了实质的步伐,为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立下了卓越功勋。近年来,中国五冶集团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紧跟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方向,抢抓钢铁行业大变革、大调整、大提升重要机遇,借助钢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过剩产能转移、企业搬迁之机,助力钢铁企业的转型升级、高端制造、节能环保的升级换代,引领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可循环发展。
图为由中国五冶承建的中天钢铁烧结项目。
  在焦化产品领域,中国五冶集团目前共承建焦炉工程100余项,被誉为“全国焦炉之冠”。特别是2000年以来,随着炼焦、冶金行业的大发展,中国五冶集团重点专注于大型焦炉工程,承建了国内50%以上的干熄焦项目,包括承建了当时国内最大的首钢7.65米焦炉工程,并凭借该工程荣获鲁班奖。
  在冷轧产品领域,中国五冶集团近年来先后承建了本钢、鞍钢、首钢、包钢、太钢、宝钢、马钢、武钢、涟钢等近20项冷轧工程,建成投产的取向硅钢产能达32万吨;公司凭借所承建的冷轧工程先后获得鲁班奖4项及国优金、银奖5项。
图为由中国五冶承建的宝钢股份原料大棚工程全景(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图为由中国五冶承建的太钢7.63米大型焦炉工程(获全国冶金行业优质工程奖)。
  在烧结球团产品领域,中国五冶集团先后承建烧结工程50余项,先后承建了国内第一台首钢400万吨奥托昆普鲁奇大型带式焙烧机工程、包钢500万吨带式焙烧机工程、宝钢一烧结和二烧结600平方米烧结机改造工程、中天绿色精品钢烧结项目和武钢五烧结项目等。近年来,中国五冶紧跟中冶集团发展战略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建设了我国在海外建设首个智能化超大型钢铁基地——台塑越南河静钢铁基地项目,圆满建成了河静钢铁两台500平方米大型烧结机,年产烧结矿达1000万吨,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了五冶力量。
  在棒线材产品领域,中国五冶集团先后在宝钢、上钢、韶钢、萍钢、九钢、杭钢、青钢、广东茂名等钢铁企业先后承建40余条生产线。其中,韶钢180mm大棒生产线为当前国内最大规格高合金棒材产品生产线。中国五冶集团承建的宝钢特殊钢不锈钢长型材生产线,是国内首条当时国内最先进工艺流程和装备水平的不锈钢专业生产线。
  在钢管工程领域,中国五冶集团是最早承担钢管工程的冶金建设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五冶集团先后承建了世界首条集成型焊接、精整、管加工、焊接套管全管热处理于一体的ERW焊管机组,以及我国首套、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现代化大口径直缝埋弧焊生产线UOE工程。在这些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五冶始终坚持以服务客户为己任,以客户满意为宗旨,坚定不移地执行“履约、服务、满意”的项目管理原则,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打造亮点,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达到最先进工期、最优质量、最佳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建精品工程,树时代丰碑”的诺言。
图为由中国五冶承建的首钢京唐一期轧钢工程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图为由中国五冶承建的包钢2030冷轧热镀锌机组工程(获鲁班奖)。
图为由中国五冶承建的沙特YAMAMA水泥厂项目。
  坚持科技创新  坚定不移走高技术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对中国五冶而言,要打造一流的“冶金建设国家队”,必须依靠创新驱动。
  近年来,中国五冶认真落实科技创新战略,以快速建造、绿色建造、智慧建造为主体方向打造冶金建设新技术,重点研究模块化施工技术、绿色施工技术、BIM技术及协同应用技术:一是强化专利群建设,在焦炉、干熄焦、干熄焦长寿命维护、烧结、带钢、智能生产改造及智能检修、脱硫脱硝、封闭原料燃料场等领域形成了一批专利技术。二是推进标准体系建设,以焦炉、干熄焦、干熄焦长寿命维护、烧结、带钢、智能生产改造及智能检修、脱硫脱硝、封闭原料燃料场等为重点,深入研究快速建造、绿色建造、智慧建造技术标准,积极申报相关行业及团体标准。三是加大技术提升课题研究,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研发,成立长期型的焦炉、干熄焦、干熄焦长寿命维护、烧结、带钢、智能生产改造及智能检修、脱硫脱硝、封闭原料燃料场快速建造、绿色建造、智慧建造技术研究课题小组,深入研究关键技术,开发关键技术实施智慧工装,形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成果。四是着力打造中国五冶“智能建造+”平台。中国五冶围绕建筑施工现场各管控要素,采用先进的“BIM+智慧”管理技术,为项目团队提供系统解决问题的应用平台。
  与此同时,中国五冶还大力发展钢厂智能维检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智能算法技术,对设备劣化状态趋势进行判断,实现“实时掌握维检资源动态,驻厂维修资源配置合理,机动维检资源调动快速”,从而使维检的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减低客户维检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中国五冶集团先后主编及参编国家规范标准10余项,省部级以上工法36项,获得授权专利230余项。
图为由中国五冶承建宝钢湛江钢铁焦炉、化产工程全景(获冶金行业优质工程奖)。
  强化党建引领  吹响新时代冶金报国的号角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五冶集团党委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按照中国五矿、中冶集团“把冶金建设国家队推向新高度,打造冶金建设国家队升级版”的大思路、大格局,不遗余力、心无旁骛地践行冶金建设“国家队”战略,全力推动冶金主业“再拔尖、再拔高、再创业”。中国五冶坚持以恒心办恒业,持续激活政治优势,为夯实基层党建、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探索了有效路径,奏响了冶金建设“国家队”的和谐“主旋律”。
  落实“三做”行动,强化组织建设。中国五冶集团党委在冶金建设“国家队”打造中,大力开展“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的“三做”活动,充分体现在坚持“支部建到项目上”的传统不动摇,把特色党支部建设重点作为加强和改进冶金项目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举措和重要载体,引导各基层党支部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探索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对施工规模大、党员人数多的项目,统一配备专职党组织书记;制订党支部工作规范、支部委员任职标准、党支部工作考核等制度规范,为施工一线党支部建设构筑坚实组织基础和制度保障。同时,他们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地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项目上有了坚强的党组织,施工队伍就有了主心骨,在承担国家重要冶金项目建设等急难险重工作中圆满完成任务,得到了业主的充分肯定。
  弘扬“三感”精神,强化使命担当。作为中冶集团“冶金建设国家队”阵容中的核心骨干子企业,中国五冶始终狠抓“三感”(光荣感、责任感、紧迫感)教育,突出聚焦思想引领,通过积极参与、组织中冶集团冶金故事会、中冶蓝·湛江梦主题实践活动,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扎实开展党员先锋岗和党员责任区等活动,宣传中国五冶冶金建设的辉煌成就,选树弘扬先进典型,特别是立足项目基层党组织,形成对标先进、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不断激发冶金报国的光荣感,夯实冶金强国的责任感,提升世界一流的紧迫感,增进全体项目员工对冶金建设“国家队”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激励大家将骨子里的信念忠诚和激情澎湃的热血忠诚,不断落实到冶金报国的生产实践中。
  回望新中国钢铁工业恢宏壮丽的70余年历史征程,从建立独立完整的冶金工业体系,到实现钢铁冶金工业现代化,再到迈入世界一流钢铁工业强国行列,中国五冶集团始终秉持红色基因,切实担负起了从建设冶金大国到发展冶金强国的历史使命。当前,“十四五”的大幕已经拉开,身负中国冶金产业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高效化的钢铁强国责任,中国五冶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征程已然全面开启。未来,中国五冶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把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冶金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坚守冶金建设“主阵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五冶在冶金核心主业上再拔尖、再拔高,让冶金建设“国家队”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
(图片来源:费虎 王晨辉)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