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供给趋于宽松 2023年原料价格上涨较难

2023-02-13 09:29: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包斯文 报道

  2022年,国际、国内钢铁产能释放收缩,影响着原料市场价格走势。钢产量缩减带动原料需求下滑,铁矿石市场阶段性供给宽松,铁矿石价格重心下移;在上游炼焦煤价格走高以及下游钢厂利润微薄影响下,焦企和钢企之间频繁博弈,价格持续波动,从趋势来看,全年呈现先扬后抑“翘尾”走势,整体均价与2021年基本持平;废钢价格冲高回落、触底反弹,全年均价重心有所下移。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目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显示着强大的活力和信心,原料市场各品种价格走势亦受到各方关注。《中国冶金报》记者结合原料市场供需情况、成本波动、进出口变化、政策影响等因素后预计,2023年原料各品种供给趋于宽松,价格上涨较难。
  铁矿石
  供给将大于需求 价格或将震荡下行
  2022年,铁矿石市场价格“跌宕起伏”。业内人士预计,2023年铁矿石价格不会高于2022年。从总体来看,2023年铁矿石市场供给或将大于需求,价格震荡下行。由于铁矿石供需基本面将逐步趋于宽松,铁矿石库存将出现明显累积现象。
  全球铁矿石产量或将增加
  从供给情况来看,2023年铁矿石供给量或将增加。
  在进口铁矿石方面,业内人士对国外四大矿山2023财年铁矿石产量指导情况分析后,预计2023年四大矿山铁矿石产销量不减反增,增加约2600万吨。根据发往中国比例估算,对国内增量约为2000万吨。其中,力拓2023财年铁矿石销量指导目标与2022年持平,考虑其产能替代项目已投产运行,预计2023年其铁矿石实际供应量比2022年增加670万吨;必和必拓2023财年铁矿石产量指导目标为2.78亿吨~2.9亿吨,考虑其南坡产能替代项目运行,预计2023年其铁矿石实际供应量比2022年增加300万吨;FMG2023财年铁矿石目标发运量为1.87亿吨~1.92亿吨,铁桥项目虽然预计于2023年第一季度投产,但是根据FMG公布的数据来看,第一季度只有100万吨增量,因此预计2023年其铁矿石实际供应量比2022年增加550万吨;淡水河谷2023年铁矿石产量指导目标为3.1亿吨~3.2亿吨,与2022年持平,预计2023年其铁矿石实际供应量比2022年增加1076万吨。此外,2023年,海外其他矿山产能也将继续释放。其中,印度出口关税政策调整或将影响铁矿石出口增量,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的铁矿石产量也将影响2023年我国铁矿石市场供应情况。
  在国产铁矿石方面,2023年国内矿山铁矿石产量增加不容置疑。2022年,尽管下半年受到钢厂利润下降、高品位矿石需求下滑及矿山事故的影响,国内矿山产量出现一些下降,但全年依旧保持明显增量态势。有数据显示,2022年1月—11月份,全国铁精粉产量为2.55亿吨,同比增加4.7%。2023年,国产铁矿石产量或将进一步提升,预计2023年国产铁精粉产量同比增加1000万吨。此外,在新产能项目进入后,国内铁精矿产量同比增量或将达到300万吨。
  综合预计,2023年全球铁矿石产量增量在4096万吨左右。
  预计铁矿石需求量微降
  从需求情况来看,预计2023年铁矿石需求量将下降。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最新研究预测显示,2022年我国钢材消费量为9.2亿吨,同比下降3.1%;预计2023年我国钢材需求量为9.1亿吨,同比下降1.1%。根据2022年我国钢材消费量和钢材、钢坯净出口量分析,预测2023年我国钢产量为10.0亿吨,同比下降1.0%,需消耗铁矿石(折合62%品位成品矿)13.3亿吨,同比下降2.3%;其中铁矿石进口量10.7亿吨,同比下降2.7%。
  2023年以来,受春节假期以及钢厂有亏损压力影响,钢厂产能释放受限。1月份前两周,全国百家中小钢企高炉开工率均值为76.2%,较2022年12月份下降0.7个百分点。钢铁企业生铁、钢材产量下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上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共生产钢1925.67万吨、生铁1760.04万吨、钢材1806.94万吨。其中,钢日产192.57万吨,环比增长0.51%;生铁日产176万吨,环比下降0.40%;钢材日产180.69万吨,环比下降8.68%。
  2023年伊始,国内粗钢、生铁、钢材产量低位开局,全年产量或将低于2022年,对铁矿石的需求强度将减弱,难以支撑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
  监管加强 严打投机炒作
  从国内铁矿石市场价格监控情况来看,2022年2月份,铁矿石市场价格非理性大幅上涨。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证监会期货部联合召开会议,详细了解铁矿石贸易企业港口库存变化及参与铁矿石期现货交易等情况,提醒告诫相关企业不得编造发布虚假价格信息,不得恶意炒作、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号召相关国有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助力政府保供稳价。此后,铁矿石价格大幅回落,价格异常波动现象得到遏制。
  自2022年11月份以来,铁矿石价格不断攀高。2023年1月上中旬,国家发改委果断“出手”,4天内3次严打投机炒作,铁矿石期货价格高位回落。1月16日,期货市场午盘,铁矿石价格下跌3.7%。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证监会均表示,将持续密切跟踪市场动态,研究采取措施,加大现货和期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过度投机炒作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由此可以看出,加强铁矿石价格监管,特别是严厉打击夸大市场信息、渲染涨价氛围、期现货联动炒作等违法违规行为,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铁矿石价格非理性大幅上涨。
  此外,我国正在建立铁矿石集中采购机制,增强铁矿石价格的话语权。
  焦炭
  供给仍显过剩 价格或将易跌难涨
  业内人士预计,2023年,国内焦炭市场供给将依然大于需求;从全年来看,价格易跌难涨,或将震荡下行。
  置换加快 焦炭产能有新增
  从2023年焦炭市场供给情况来看,预计焦炭供给过剩局面不会出现根本性改变。近年来,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国内焦炭行业加大产能置换力度,加快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焦炭主要产地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印发淘汰落后化解过剩产能计划的通知》明确提出,内蒙古自治区4.3米焦炉2022年至少退出80%。截至2022年底,内蒙古自治区4.3米焦炉基本未执行退出政策。目前,内蒙古自治区4.3米焦炉产能仍有1700万吨左右,且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已新增较多新产能,预计4.3米焦炉将在2023年底前全部关停。同样,焦炭主产区山西,截至2022年底,剩余4.3米焦炉产能约2222万吨,部分企业由于亏损陆续提前关停,政策要求2023年底完成全部4.3米焦炉产能退出,多数企业置换产能已经建好。
  通过产能转换,落后产能在淘汰,但新增产能也在增加。业内人士统计,2022年,全国焦炭净增产能在2000万吨左右。同时,随着新增产能的释放,生产逐步正常化,整体产能较为充足,且处于过剩状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焦炭产量为47344万吨,同比增加1.3%;2022年12月份,焦炭产量为3900万吨,同比增加7.4%,环比增加4.3%。据此测算,2022年12月份焦炭日均产量为125.8万吨,环比增加0.9%,产量居高不下。
  2023年,预计新增焦化产能3200万吨,全国焦化产能维持在5.55亿吨左右。总体来看,2023年焦炭市场供给较为饱和,仍显过剩态势,焦炭价格重心或将下移。
  政策影响 下游需求难变强
  业内人士认为,2023年国内焦炭需求强度偏弱。目前,钢铁行业实行产能、产量“双控”政策,预计2023年限产政策将继续保持连续性,钢铁行业产能释放将受到一定影响。某机构预测,2023年,国内钢产量将较2022年下降1.0%,约10亿吨;钢材需求量为9.1亿吨,同比下降1.1%;2023年国内高炉生铁产量将减少1000万吨左右,折算焦炭需求量将减少460万吨左右。2023年,钢和生铁产量双双回落,对焦炭需求也将随之下降,焦炭需求端较弱局面不可改变,甚至将加剧,促使价格重心下移。
  成本降低 价格上涨动力弱
  2022年,炼焦煤市场供应一度紧张,导致价格大涨。2022年4月底,炼焦煤价格达全年最高水平3550元/吨,与8月初价格最低点相差1350元/吨。受供应紧张和煤炭价格大幅上升影响,炼焦煤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升,焦炭生产成本增加,焦化企业盈利大减,不少企业甚至亏损,不得不提高焦炭出厂价格。由此可见,作为焦炭主要原料,炼焦煤市场情况如何,对焦炭市场行情走势至关重要。业内人士认为,总体来看,2023年,国内原煤产量将保持增长态势。某机构统计,2023年,国内仍有约3170万吨炼焦煤原煤产能核增,其中大部分在山西;淘汰产能或为1000万吨,净增产能预计为2170万吨,折算炼焦精煤约870万吨。此外,蒙煤、俄煤进口量或将稳步上升,澳煤也有恢复通关可能,炼焦煤供应偏紧状况将有所改善,不排除炼焦煤供给有一定增量可能。
  业内人士认为,时下,钢铁企业利润处于低位,有的企业仍在亏损,铁水增量预期有限,钢铁企业和贸易流通企业等产业链各环节,对煤焦库存持有意愿强度减弱。下游终端用户炼焦煤低库存运行已常态化,补库对于炼焦煤价格难以形成长期向上支撑。因此,2023年炼焦煤供应增量或将带来炼焦煤价格重心下行,从而带动焦炭生产成本下降。刚性成本降低,支撑焦炭价格上涨的动力或将减弱。
  出口变化 不稳定因素需关注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出口焦炭8926227.16吨,同比增长38.41%;进口焦炭514034.3吨,同比下降61.45%。可见我国焦炭出口量明显多于进口量。出口增长的部分原因是国际能源局势紧张,国际焦炭价格处于高位,焦炭出口利润丰厚,贸易商出口积极性较强;叠加国内焦炭市场长期低迷,焦炭出口成为一部分企业的销售补充渠道。2022年,我国很大一部分焦炭出口至印度,印度政府于2022年5月22日实施焦煤、焦炭零关税进口政策,利好我国焦炭出口,近期印度已恢复关税,预计将对我国焦炭出口造成一定影响。此外,海外一些地区焦化项目增多,焦炭产量增加,2023年我国焦炭出口形势较上年严峻,出口量或将呈现减少态势。这对2023年国内焦炭价格亦有影响,受到经营者和业内人士的关注。
  废钢
  供需总体略增 价格或将前高后低
  新年伊始,废钢市场保持平稳,价格稳中趋涨。业内人士预计,2023年3月—4月份,钢材市场进入需求旺季,支撑废钢价格震荡上行;9月—10月份,传统“金九银十”钢市旺季,钢企生产积极性提增,满负荷生产,废钢需求旺盛,市场或将稳中走强;11月—12月份,一些地区进入采暖季,叠加钢企年终检修增多,钢企产能释放受阻,废钢需求减少,价格震荡下跌,且跌幅不小。整体来看,2023年废钢市场供需总体略有增加,价格先涨后跌,小幅震荡波动。
  多渠道发力 废钢回收量或将增加
  2022年,受疫情影响,运输受阻、物流不畅,致使废钢回收、加工难度增大,加上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下降,废钢产出量减少。有数据显示,2022年折旧废钢约13527.63万吨,比2021年减少1596.48万吨,降幅为10.56%。2022年,我国进口废钢558797.72吨,同比增加0.53%;出口废钢1828.21吨,同比减少36.37%。2022年,废钢供应量为2.1亿吨以上,比2021年减少7000万吨左右。因此,2022年废钢市场供给偏紧。
  与2022年相比,2023年废钢供给量将稍有增加。随着我国钢铁积蓄量上升,废钢产量将稳步上升。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数据显示,我国废钢供给年均增长2000万吨左右。据统计,在我国废钢来源中,钢厂自产废钢占废钢资源总量的10%,加工废钢为40%,折旧废钢为50%。
  2023年,我国疫情管控政策调整,有利于废钢回收、加工,废钢回收量将增加;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提高,废钢产出量也将增多;钢厂自产废钢资源与去年将基本相当。业内人士预计,2023年国内报废机车、钢轨、船舶、工具、用具等增多,产生大量折旧废钢,约占废钢总量的一半左右;钢铁产品及其加工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钢,主要为钢料的切头、切尾、切屑、边角料等,占比废钢总量不在少数;各种废旧设备、钢结构件,占社会废钢总投放量也有望增加。
  此外,由商务部委托、中国物资再生利用协会编制的《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报告(2023)》发布。该报告分析预测,2023年,我国将回收废钢2.13亿吨,与2022年相比略有增加。
  电炉钢产量增加 支撑废钢需求
  某机构预测,2023年钢产量将比2022年有所减少,因而钢铁企业对废钢需求也将随之而下降,但这并不绝对。如果电炉钢在钢产量中占比增加,则废钢消耗量也将增加。据悉,钢铁行业经过产能置换,2023年,会有大约1200万吨电炉产能预期投产,即便受盈利状况不好影响,开工率只有40%~50%,那么2023年废钢需求也可预见1000万吨左右增量。
  从钢铁行业产业政策来看,发展电炉炼钢是趋势。2022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钢铁行业工艺结构明显优化,电炉钢产量占钢总产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显然,在钢铁行业由规模发展转向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电炉炼钢是行业节能降碳的重要措施,发展空间较大。
  业内人士认为,在“双碳”背景下,中国钢铁工业要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将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工艺流程结构、合理发展电炉钢至关重要,有助于真正实现钢铁产品质量的有效提升和电炉钢产量的合理增长。2021年,我国电炉钢产能约为1.86亿吨;预计到2023年还将新建并释放约2000万吨电炉钢产能,总产能预计可突破2.1亿吨。因此,2023年,电炉钢产量增加,必将带动对废钢的需求,这也将直接波及2023年废钢市场行情。
  联动因素影响废钢价格
  废钢市场与铁矿石市场、焦炭市场之间有较大联动性。一旦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带动焦炭价格攀升,长流程钢铁企业成本增加,短流程炼钢需要用到的废钢需求就将增加。
  此外,废钢市场行情走势与电价也有较大联动性。电价高低与电炉钢企业生产经营直接相关且至关重要,正如业内人士所指出的:电炉钢装备主要以工业用电为能源供给,如果没有相对合适的峰谷平电价,电炉钢企业就无法对冲掉原本就较高的废钢成本价格。尤其在夏季高温时段,居民用电需求达到高峰,如再加上废钢价格攀升,电炉钢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成本压力加大,企业利润收缩,甚至亏损,被迫关停或限产,那么,对废钢的需求也将明显减少。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