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把握新发展阶段 开创钢铁行业科技创新新局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2023年年会召开

2023-04-18 10:06: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杨凯 报道
曾黎明 摄影
 
  “2021年以后,钢铁工业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越是在这种时刻,越要认识到科技创新才是我们摆脱困境的重要手段。”在4月13日召开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2023年年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冯超表示:“钢协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要在统筹行业创新资源,深化行业创新合作,提升钢铁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图为大会会场
图为大会会场
  钢协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赵栋梁;钢协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鞍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林大庆;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张卫冬;钢协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沙钢集团董事局常务执行董事、常务副总裁陈少慧等出席了此次会议,此外,还有来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多家钢铁企业和各大学及相关协会的80多位相关领导、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图为冯超
  冯超主持了会议并进行了大会发言,他表示:钢铁行业已经进入到转型发展的攻坚期,面临着减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科技创新的作用尤为重要。在科技创新方面,冯超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认识到在新发展阶段,科技进步是核心的驱动力。钢铁工业是我国有竞争力的工业行业之一,近年来,钢铁行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创新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可以说,钢铁行业能够实现从引进消化整合创新到形成跨越式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创新成果的支持。科技创新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互为动力,不断良性循环,使科技创新在生产市场中充分发挥了乘数的效应,我们要坚定科技创新是钢铁行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二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创新发展自立自强。在当前逆全球化加剧的情况下,我们获得国际合作的渠道和空间发生变化,技术革新的阻力越来越大。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掌握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当前,我国钢铁行业处在从“并跑”到领跑的过程中,要真正实现钢铁强国,真正引领钢铁工业未来的发展,必须在共性技术上、在创新上发挥好钢协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的作用。
  三是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冯超表示,在勇担建设钢铁强国的使命方面,钢协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做了很多有效的工作,希望各位委员继续履职尽责,充分发挥委员的使命和担当精神,把这个平台做好。在强化统筹推进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方面,冯超表示,原始创新的技术的攻关要集全行业之力,可以从大家普遍关注的小的技术、小的工序入手,真正的开展共性技术的研发。我们应该急企业之所需,想企业之所想,尽快开展超低排等共性技术的研发,并加强这方面的推广工作。
图为赵栋梁
  钢协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2022年轮值主任赵栋梁在会上做了题为《奋力开创钢铁行业科技创新新局面》的工作总结。他表示,2022年,钢协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秉承为政府服务、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围绕行业重点创新需求和共性难题,以及协会重点工作安排,统筹协调行业科技创新资源,组织开展了多项工作,有利推动行业科技创新工作开展,提升了行业科技创新协同能力。主要完成的工作包括:制定世界前沿低碳技术开发支持计划,明确了需要重点发展和支持的八大低碳共性技术方向,支撑中国钢铁工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支撑国家科技规划与政策研究,引导行业科技创新;推动关键钢铁产品研发与创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强化知识产权工作,激发全行业创新活力;开展《电炉短流程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促进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升级。
  会上进行了钢协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轮值主任的交接,林大庆担任2023年钢协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轮值主任。
图为会旗交接
图为林大庆
  随后,林大庆做了2023年钢协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工作计划报告。他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钢铁行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在钢铁行业仍然突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还任重道远,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还有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去做。
  2023年,钢协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拟围绕低碳冶金技术开发、协同创新机制探索、国家项目争取、成果转移和推广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具体如下:一是持续推进“世界前沿低碳共性技术开发支持计划”落地实施。二是加强对外交流促进共性技术创新,三是争取国家政策项目支持。四是搭建协同攻关平台。五是强化知识产权工作。六是遴选推广行业优秀创新案例。
图为李煜
  会上,钢协科技环保部副主任李煜汇报了行业共性技术研发方案(草案)的内容。该方案表示,钢铁工业共性技术的协同创新工作拟瞄准三大方向:
  方向一:创新耐蚀长寿、超高强韧等钢铁材料性能提升理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应用场景和应用技术研究,提升钢铁产品质量稳定性、性能一致性和用户易用性,巩固并拓展钢铁材料应用市场。
  方向二:创新氢冶金、绿色电炉、超洁净钢冶炼、高效连铸、近终型轧制等绿色生产工艺,开发冶金渣显热高效回收利用、中低温余热余能深度利用等极致能效提升技术,多产业耦合突破二氧化碳经济高效封存、固化或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应用低成本高效的超低排放改造技术,实现钢铁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方向三:推进钢铁材料研发设计智能化、制造过程智能化、企业决策智能化和大数据集成运用,实施数字化转型,提升产品质量、消除产品缺陷、稳定生产过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该方案还对具体的组织方式和支持政策进行了说明。
 
图为王军生
图为张永杰
图为骆鸿
图为唐晓龙
  会上,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院长王军生做了题为《推进联盟技术进步 促进耐蚀钢产业发展》的报告,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骆鸿、钢协专务理事兼科技环保部主任张永杰、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唐晓龙分别就耐蚀钢腐蚀数据地图、极致能效关键技术、煤气精脱硫技术等共性技术进行了介绍。在林大庆的主持下,多位与会代表还就行业科技创新重点工作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微信图片_20240117152632.jp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