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通讯员 刘芳 王玉军 报道


智慧赋能 品牌更硬核
山钢股份对标行业先进,立足企业实际,全力推进公司信息化、智能化进程,为“山钢制造”增添“智慧砝码”。
为提升质量管理数字化水平,莱芜分公司于2021年投用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将检验数据的实时自动采集率由过去的60%提到了100%,没有了人为因素干扰,质量检验的准确度大幅提高。”莱芜分公司LIMS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而在日照公司,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全自动原料检验系统、每天高速运行的全自动低温冲击试验机等,都是他们实现精准检测的得力“助手”。

山钢集团日照公司热轧卷板库。(郭阳 摄)

山钢集团日照公司4300mm产线在生产9Ni钢。(郭阳 摄)
坚持质量至上,山钢股份深入推进关键工序智能化运行,大力实施“机器换人”工程,为高端产品保驾护航。
“信息化、智能化的应用使生产过程更加精细化、规范化,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莱芜分公司品质保证部质量管理室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莱芜分公司先后通过欧标、英标、韩标、日标等国家和地区认证近40项,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28个,名牌产品总产量占莱芜分公司全部产品产量的54.60%。被称为“最强大脑”的日照公司智能管控中心,实现了产销一体、协同管控、一级调度的高效运行。
创新驱动 品牌更有底气
创新驱动,投入先行。近年来,山钢股份的研发投入均保持稳定增长,2022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到4.17%,持续不断的投入为品牌发展积蓄了充足“能量”。截至目前,公司拥有有效专利2044件,其中发明专利1078件。
“山钢股份聚焦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仿真模拟、新材料研究等高精尖技术领域,形成钢铁和新材料科研高地,塑造品牌,创造价值。”山钢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中学介绍。以科技项目为引领,山钢股份积极承接国家和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攻关,在高端轴承钢、汽车用钢、海洋装备用钢及高强结构用钢等核心技术研发上不断取得突破。

山钢集团产品应用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山钢集团产品应用于桥梁建设项目。(李建辉 摄)

山钢集团5万余吨高强螺纹钢用于济莱高铁项目建设。(李建辉 摄)
山钢股份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实施《科技创新体系加速变革方案》,整合公司研发资源,完善“一院多中心”协同创新机制,构建与市场融合、与生产同向的协同研发格局,加速成果转化,赋能品牌塑造。
山钢股份在坚守创新中掌握了一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拥有了一批“人无我有”的首发产品,品牌创造力得以快速提升。2022年,山钢稀土钢项目以“优秀”等级通过山东省科技厅验收,高强度高韧性工程机械用钢、高端极地低温钢等品种钢开发取得突破。

美标W24×62W24×55系列极薄大规格H型钢在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型钢厂大型生产线一次开发成功。(张建 马强 摄)

以高端汽车板和家电板为定位的山钢集团冷轧产品。(李建辉 摄)
聚合资源 品牌更具生命力
以山钢集团商务年会为支点,山钢股份贯彻“构建钢铁生态圈、打造行业新标杆”战略部署,打破地理、资源界限,将过去“各自为政”的环节、要素融为一体,汇聚互助共赢的“能量场”,夯实生态圈基础。

山钢集团日照公司炼铁区鸟瞰
山钢股份以“五位一体”为引领,产销研同向发力,做强明星产品、做大金牛产品、压缩常规产品、淘汰“鸡肋”产品,加快提档升级步伐。继亚马尔、加拿大LNG项目、北极—2项目之后,超设备极限规格的美标型钢GR50成功打入中船重工秘鲁钢桥项目,高端超低温储罐用9Ni钢成功供应中石化、中海油和中石油大型石化项目……“山钢制造”实现国内国外市场“两开花”。
山钢股份加速向综合解决服务商角色转变,发挥产业集群市场开发“突击队”、重点工程“尖刀连”和重点客户“服务专班”作用,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以贴心服务提升品牌美誉度。
此外,山钢股份以“生态圈”理念为引领,加强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牵手”临清市政府、济南大学,共建山东临清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客户共建研发平台……产业链与创新链在优势互补中实现互利双赢。
